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K317280672/2022-00571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2-12-29
名称: 深圳地铁16号线通车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12-29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深圳地铁16号线通车

发布日期:2022-12-29  浏览次数:-

  12月28日上午,深圳地铁16号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16号线开通后,深圳城市轨道运营里程达到559公里,跃升至全国第四。

  地铁16号线串联坪山、龙岗两区

  16号线采用单一交路的运行模式,工作日早晚高峰最小行车间隔为5分32秒,平峰期行车间隔为6分32秒;周末高峰行车间隔为5分50秒。

  地铁16号线由大运站引出,沿龙岗大道、黄阁路、龙平路敷设,终至田心站,线路全长约29.2km。设站24座,其中换乘站10座,停车场、车辆段各1座,最高设计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线路为全自动运行模式。

  地铁16号线建成后,将实现龙岗、坪山等片区内部的交通畅通,加强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极大地方便市民们出行,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乘客的幸福指数。

  作为深圳地铁2022年的“收官之作”,16号线无论在站点美观性、实用性还是打造前沿城市空间方面,无一不透露着建造设计者的匠心巧思。

  站内设计做“减法”,巧设换乘条件高效便捷

  16号线的站内设计围绕着提升乘客体验展开,在换乘方案、结构搭建等方面反复打磨,打造了具有强引导性、高舒适度的地铁空间。对车站“做减法”是提升换乘效率的重要思路。以黄阁坑站为例,该站结合城市发展和既有车站的边界条件进行巧妙构思,一方面创造出近期16号线厅台同层设计,另一方面在两端厅中部分别预留规划10号线与21号线的换乘条件,打造“双十字换乘”“台台换乘”的远期设计,减少了乘客在换乘时的方向选择,体验感直线上升。

  此外,结合大运场馆和技术大学的特殊地理位置,16号线大胆地对整体结构“做减法”,以无柱拱顶的造型为乘客创造了更为开阔的公共空间,并通过顶部特别设计来减少站内消防设计对穹顶结构空间的影响。

  综合设计可持续站城一体

  16号线选取了若干个点,打造了重点片区的产站城融合、小微副中心“核”,目前在双龙站、坪山围等站点的实施情况良好。双龙站设计时将车站与周边城市紧密交织联系在一起,并在站内借助下沉广场、景观楼梯、连廊等整合设计,在室内中庭引入自然光,打造了一个集阳光、绿植、艺术、文化于一体的城市客厅。坪山围站毗邻坪山河景观长廊,车站位于“半边山水半边城”的中心城区,设计中践行了以客流为导向的一体化布局,围绕车站核心形成了“地铁+公园+商业+居住”的立体生活城市公共空间。

  客家文化浸润设计,构建丰富地铁艺术空间

  16号线线路站点的设计汲取了沿线客家文化元素,全线站点整体以“阳光+”为设计主题,18座标准站分为“世居、客居、新居”三种文化特征。

  在标准站之外,16号线的装修设计师还将艺术品、艺术概念融入进各站点。不少站点的设计结合地点本身特色,形成独一无二的公共艺术风格。以坪山围站为例,主题为“荷影青青,月池盈盈”的坪山围站,以提取自客家围屋屋顶及半月池的荷叶等元素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艺术品设计师在此基础上结合了站点周边的坪山小学及商业区域,将荷叶及半月池元素抽象放大化,打造了童趣化的系列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