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市属国企深圳环水集团东湖水厂扩能改造工程开工仪式在厂内举行,标志着深圳市这座历史最悠久的水厂迎来了新生。与此同时,以洪湖水质净化厂为核心打造的深圳荷水文化科普基地正式开园。
东湖水厂扩能改造工程
东湖水厂位于罗湖区爱国路4002号,东邻深圳水库,占地4.5万㎡,始建于1961年,是深圳市第一座水厂。东湖水厂最初供水能力0.25万m³/吨,经四次改扩建后,形成现状35万m³/吨供水规模,供水范围为广深铁路以东的罗湖片区(莲塘、大望、梧桐片区除外),是罗湖区主力水厂之一。
60年前,该水厂以2个直径3米的压滤罐和2500吨的日供水能力拉开了深圳供水事业发展的帷幕。作为特区历史最悠久的水厂,它见证了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为罗湖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在新时期“双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为打造与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水务基础,于2025年实现全市自来水直饮目标,东湖水厂急需拓能改造。
东湖水厂扩能改造工程规模为60万m³/吨,包括新建60万m³/吨取水口及取水管、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工艺,同步建设同规模的污泥处理设施。改造后占地5.6万平方米,预计2024年底完工。同时,项目将按“詹天佑奖”高标准建设,建成理念先进、高度集约、绿色低碳、自然高效、智慧赋能的新时代现代化智慧水厂,实现自来水厂“由厂变园、由楼变馆”的蜕变,打造水务行业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名片工程”,为2025年全市直饮提供深水保障。
此次扩能改造工程具有“四个创新”特点:
一、工艺创新
确定池体叠合的工艺方案,打造出国内首座高度集约型水厂。增加“臭氧+上向流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直饮口感明显改善。
二、施工创新
提出“拆单体建流程”的改造思路和“先拆后建、分步开展”的施工步骤,保障在扩能改造期间30万m³/日供水规模。
三、绿色创新
贯彻绿色低碳理念,通过多重先进措施节能减排,降低运行费用。
四、科技创新
采用BIM和数字孪生技术,打造多重智慧体系,将成为未来“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智慧水厂模板。
深圳荷水文化科普基地
深圳荷水文化科普基地以洪湖水质净化厂为核心,占地约3.24公顷,由深圳环水集团建设,项目总投资6.25亿元。总体规划为一厂(洪湖水质净化厂)、一园(上盖公园芙蓉园)、一馆(科普展厅水荷馆)、一廊(交互展廊清涟廊)。
洪湖水质净化厂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笋岗街道洪湖公园北端,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为5万吨/日,远期10万吨/日,肩负着笋岗、清水河等片区污水处理重任,为深圳河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项目于2018年4月18日开工,2019年12月21日实现一期通水,2020年9月11日投入管理运行,为洪湖公园和布吉河提供生态景观补水。
作为深圳市属治水提质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和环保工程,洪湖水质净化厂具有以下亮点:
一、工艺先进
出水水质远优于国家最严格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打造人感无臭的现代化水质净化厂。
二、5G覆盖
作为全国首个5G信息全覆盖的地下水质净化厂,洪湖水质净化厂运用5G网络切片技术,实现无人或少人值守的全自动化生产、运营和监控。
三、上园下厂
作为深圳市“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洪湖水质净化厂下层为生产厂区,上层地面为公园,依湖而建,还荷塘于公园,予生态以民众。
四、人居和谐
打造寓教于乐的荷水文化科普基地,让市民“零距离”感受污水处理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