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11440300K317280672/2022-00412
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22-09-08
《前海方案》发布一周年 深圳机场、大铲湾片区动能澎湃
2022-09-08

《前海方案》发布一周年 深圳机场、大铲湾片区动能澎湃

发布日期:2022-09-08  浏览次数:-

  2021年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简称《前海方案》)。一年来,前海紧紧围绕“扩区”和“全面深化改革”两个重点,高质量发展势头更好、动力更强。在深圳机场片区、大铲湾片区,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前海这片热土的新变化、新机遇。

  深圳机场片区:世界一流国际航空枢纽走进现实

  清晨时分,来到全中国最繁忙的空港之一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近距离感受到的,是“大前海”的生机勃勃和忙碌活力。航站楼里旅客如织,人们步履匆匆,从这里出发,奔赴各地。机坪上,顺丰、UPS等国内外快递巨头的货机载着各类货物,从这里发往全球各地。

  2021年,深圳机场客货运排名均位居全球前20,这里已成为深圳和前海连通世界的门户,是粤港澳大湾区“腾飞”的重要动力引擎,更是展示深圳开放活力和先行示范的重要窗口。

  卫星厅成展示深圳现代化形象的“新名片”

  乘坐先进的捷运系统,仅仅几分钟时间,便从T3航站楼来到了卫星厅。在“春”“夏”“秋”“冬”四大主题候机区里,不同款型特色沙发组合搭配不同颜色的座椅,彰显四季不同的色彩文化,从感观和体验都带给抵离深圳的旅客全新感受。这里是旅途中稍息片刻的驿站,人们在此悠闲地等待着起飞。不远处设置的儿童游乐区里,孩子们追逐嬉戏,为安静的候机区平添几分欢动的旋律。

  “这个新的卫星厅设计很时尚,也很人性化,感觉可以和新加坡、中国香港这样的世界一流机场相媲美。”搭乘南航航班的洪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卫星厅的启用让深圳机场更加现代化、国际化,“我特别喜欢卫星厅的环境设计,尤其是这个天花和木纹色的搭配,既时尚、又温馨,还有登机口的座椅设计也很人性、很舒适,体验非常好。”

  深圳机场卫星厅,是“大前海”扩容后首个“启航”百亿级交通工程,位于T3航站楼北侧,通过捷运系统连接目前的T3航站楼和规划中的T2航站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4万平方米,平面呈“X”构型,共设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同时新增配套站坪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200万人次,最多可保障53架飞机停靠廊桥,更多旅客可以体验廊桥抵离的便利。

  “去年底以来,随着卫星厅的投入使用,深圳机场地空资源得到进一步释放,保障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为深圳机场打造世界一流国际航空枢纽,更好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圳机场有关负责人表示。

  第三跑道建设大步迈进“快车道”

  深圳机场第三跑道扩建工程现场,伴随着机器轰鸣声的工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随着日前外海堤直立堤基础部分的施工顺利完成,标志着深圳机场第三跑道进入建设快车道,现在项目正在夜以继日地攻坚推进。”项目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深圳机场第三跑道位于机场二跑道和沿江高速之间,长3600米,宽45米,飞行区按照最高等级4F级建设。项目工程填海面积达2.8平方公里,相当于400个足球场。该工程也是广东省重点交通工程,建成后将能满足包括世界最大客机A380等各类大型客机起降。

  深圳机场第三跑道扩建工程将按照2030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0万吨的目标设计建设,推动深圳机场飞行区的扩能增效,满足大前海航空业务快速增长的需要。

  打造一流航空物流发展“软环境”

  前海空港区域是城市航空物流枢纽的窗口和门户通道,深圳机场联合深圳海关实施“空港畅流计划”,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推出前海离港空运服务中心,创新实行“全球揽货—前海集聚—机场直飞”模式,仅此模式就为企业节省约30%物流成本,截至目前累计超600亿元货物通过该模式进出口;改造软硬件设施,实施前置理货、预报关、智能审图等流程改革,优化普货通关模式,实现国际货站通道化,出口货物全流程提速。深圳机场推动安保服务创新,启动全国首个航空货运短途驳运安保链试点,构建起多层次、多模式、多功能、多业态的全球综合物流枢纽。

  与此同时,快件及跨境电商业务正快速成长为航空物流发展“新动能”。为顺应跨境电商和国际快递业务发展趋势,深圳机场、顺丰、DHL等一批前海区域内空港经济最活跃的市场主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强化协同发展。今年以来,围绕“城市+产业”未来发展流通需求,深圳机场启动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50亿元的8个物流设施项目建设,其中包括顺丰航空华南航空枢纽中心二期项目、DHL华南航空快件枢纽等重点项目,以一流的基础设施为国际跨邮集散中心建设提供平台支撑。

  目前,快件及跨境电商业务已成为深圳机场差异化发展的特色名片。上半年,深圳机场国际航空快件及跨境电商货量达20.2万吨,逆势同比增长11.3%。其中,空运跨境电商货量达到3.5万吨,同比增长7.5%,共计198.6万件,货物价值高达31.5亿元。

  硬软件环境的改善,推动了跨境物流和进出口货物聚集,进一步推动前海建设全球供应链核心枢纽,同时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方面效果显著。今年前4个月,前海综保区外贸进出口值达605.5亿元,同比增长49.2%。截至5月中旬,深圳机场新开和加密国际航点11个,国际及地区航线达35条;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班进出港8262架次,同比增长38.0%,进出口货量共计28.8万吨,同比增长22.4%。

  “空海联运”带动片区经济发展

  8月,坐在“海上彩虹号”观光船上,头顶上不时划过的飞机,让人领略到“空海联运”的特有景致。“这条航线的开通,让深圳机场在以往旅客运输服务‘空海联运’的基础上,借助空海旅游资源的整合,进一步丰富了‘空海联运’的新内涵。”深圳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航线开通有助于促进深圳机场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打造临空产业特色鲜明的航空城,推动大空港片区海洋经济、临空经济发展升级。

  《前海方案》提到,联动建设国际贸易组合港,实施陆海空多式联运、枢纽联动。“空海联运”服务的创新,让空港与扩容后的“大前海”融合更加紧密。

  作为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综合交通平台,深圳机场的连接能力正在增强。除了“空海联运”有了新内涵、新形式,深圳机场在规划层面积极对接前海方案,提升自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比如,空铁联运方面,深圳机场片区规划引入2条高铁、3条城际铁路、5条城市轨道。地面交通规划方面,机场区域未来将形成“四高三快”的道路交通集疏运体系。随着深中通道建成投用,深圳机场除了珠江东岸深圳、东莞、惠州等客源腹地外,还把珠江西岸纳入服务范围,市场腹地进一步扩大,中山将可实现30分钟到达深圳机场。

  未来,深圳机场将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相互协同、深度融合,成为 “海、陆、空、高铁、城际、地铁” 六位一体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强化门户枢纽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凭借着庞大的客货流量和覆盖全球的通航网络,深圳机场周边片区将吸引各类高端生产要素的集聚,辐射周边产业,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大铲湾片区:迎来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

  大铲湾片区具有海陆空战略资源汇集的区位优势,并拥有极为稀缺的滨海土地资源。近年来,大铲湾片区接连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前海“扩区”、“黄金内湾”等重大机遇,发展不断提速提质。

  沿江高速西侧,繁忙的大铲湾半岛被金港大道一分为二。在大铲湾码头,数十米高的岸吊从巨型货轮上装载卸货,各色集装箱宛若积木一般层层垒起。截至2022年7月,市属国企盐田港集团旗下大铲湾港区集装箱吞吐量为118万标箱,同比增长28%;目前外贸航线24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9条,增长380%。

  未来,大铲湾片区将强化海空两港联动发展和与“黄金内湾”各主要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互动,建设技术先进、系统完善、服务高效的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在全面做强做大平行进口汽车、跨境电商、“保税+”等现有临港产业和业态基础上,集中力量做强以数字经济为牵引的海洋电子信息、空天技术、深地深海等未来产业集群。建设集交易展示、文化旅游、总部经济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打造体现一流湾区品质、具备浓郁海洋特色和经济价值、满足城市服务需求的地标性项目,将大铲湾打造为前海新一轮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