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属国资国企生态文明建设在线访谈
信息来源: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2-09-08 16:46:30
人工智能朗读:

  主持人:各位网友,你们好!感谢大家今天来参与此次在线访谈活动。本次访谈将围绕市属国资国企在绿色出行、绿色建筑、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举措及成效展开,解答市民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今天,我们邀请了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勇健,考核分配处处长李宝东、二级调研员付成才与大家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下面,由我结合市民朋友提出的问题,向3位访谈嘉宾提问。

  主持人:王主任,能否为市民简要介绍过去的一年中,市属国资国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勇健:长期以来,市属国资国企始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公共产品服务绿色升级,发挥国资优势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服务深圳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过去一年市属国企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工作成效显著。在基础设施绿色运营方面,深圳地铁智能环控系统节能超35%,东部公交开行全市首条氢能源公交示范线路,盐田港集团岸电五期顺利完工。在污染防治攻坚方面,能源集团妈湾电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全面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东部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达世界先进水平,各垃圾焚烧发电厂烟气排放浓度优于欧盟标准。在节能降碳示范方面,19家市属国企按期完成碳排放履约任务,3个项目成功入选全市首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

  2021年,市属国企在环境保护领域屡获殊荣,盐田港集团再获国际“最佳绿色集装箱码头”大奖,机场集团荣获“民航打赢蓝天保卫战先进单位”,巴士集团获评“广东省减污降碳突出贡献企业”,2家企业获评“深圳市绿色低碳十佳企业”,2家企业荣获“2021年深圳可持续发展环境类大奖”。

  主持人:近两年经常谈到“碳普惠”概念,请问什么是“碳普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

  李宝东:“碳普惠”是指为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等的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

  目前,深圳已经出台《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深圳市碳普惠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全市碳普惠工作,其中在与广大市民密切相关的公共出行领域已出台《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可量化市民低碳公共出行行为的减排量。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市民通过纯电公交或地铁出行可减排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通过方法学计算减排量并交易兑现后,将收益通过碳积分方式反馈给公众,市民可凭借碳积分换取多样化的优惠或服务。未来,碳普惠方法学还将覆盖更多日常生活的低碳场景,让低碳理念全方位融入市民生活。

  主持人:深圳在建筑节能领域领跑全国,许多新闻报道都将国际低碳城的未来大厦视为深圳低碳建筑的代表,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它的特色与亮点?

  王勇健:未来大厦是市属国企建科院新一代绿色科技场景式创新平台,集成了“光储直柔”低压直流配电、与电网互动的需求侧响应、分布式智能群控等多项先进技术,是全世界第一个走出实验室、规模化应用的全直流建筑。与传统的交流供电架构相比,低压直流配电具有转换效率高、电能损耗小、可控性强等优势,特别适合负荷需求多样化、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规模化的发展要求,顺应了建筑电气化的发展趋势。

  同时,未来大厦不仅是低碳建筑技术的展示基地,还是绿色生活方式的“体验馆”。未来大厦通过“垂直社区”模式集成共享办公、青年SOHO、人才公寓、幼教适老以及社区生活配套,创新试点“15分钟绿色生活圈”,让生活更加便利;以“有机、有趣、有爱”为主题的“三有生活实验室”,集成了科普、潮玩、艺术、新零售和绿色生活新服务,打造全年龄24小时的绿色生活MALL,探索绿色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此外,未来大厦倡导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它的首层大堂营造了人与自然、空间融合场景,形成可看、可嗅、可触、可食、可听的“五感”微空间景观系统:基于可移动模块搭建的可食用景观装置,新鲜蔬果从自然母体进入餐桌仅需40分钟,避免了传统冷链运输保存模式产生的碳排放;花园设计秉承“具有栖息地功能的花园”理念,充分考虑鸟类、蜜蜂、蝴蝶的栖息需求,既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又兼具观赏休憩功能。

  主持人:深圳是一座“地少人多”的高密度城市,许多市民朋友都会对家附近的垃圾发电厂产生担忧。请问这些垃圾发电厂是否对周边有影响?是否安全可靠?

  付成才:垃圾焚烧已有100多年历史,技术成熟可靠、管理完善,能够有效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垃圾发电厂选址需要经过多轮、多地块比选论证确定,是符合项目各项边界条件,而且满足规划、环保、水务等相关部门全部要求的最优结果;同时配建郊野体育公园,对周边区域居民回馈运动设施、科普中心、生态园林和休闲娱乐设施。

  深圳垃圾发电厂建设以“最高标准设计、最高质量建设”为宗旨,烟气排放标准执行比欧盟标准(2010/75/EU)还严格的深圳标准(SZDB/Z 233-2017),经过严格处理后达到超净排放;所有产生水经达标处理后全部回用于厂内生产环节,无需外排,同时采用多重防渗工艺,不会对周边产生污染。以结果而言,全市运行近20年的垃圾发电厂均未发现对周边居民健康产生影响。

  全市现已开放盐田能源生态园、宝安能源生态园、南山能源生态园3座垃圾发电厂供市民参观,欢迎大家亲身体验垃圾处理全过程,参与垃圾处理设施监管。其中,南山能源生态园建筑造型优雅美观,园内建设的循环再生艺术馆、环形天空咖啡吧通过工业与艺术的碰撞呈现不一样的“生态美学”,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打卡点,是国内少有的“没有围墙的焚烧厂”,相信能够为每位参观市民带来别具特色的游览体验。

  主持人:目前深圳正全面推进“瓶改管”民生工程,许多市民盼望早日用上“放心气”,目前这项工作推进的怎么样?不少城中村居民关心管道天然气相比瓶装液化石油气有哪些优势,居民能得到哪些实惠?

  李宝东:深圳自2018年起实施城中村综合治理,“管道天然气进村入户”成为十项治理内容之一;2021年启动“瓶改管”工程,提出了“应改尽改、能改全改”目标。目前,累计完成1002个城中村“瓶改管”,实现管道气“千村入户”,超过150万户城中村居民告别“背气上楼”的历史,用上了安全、经济、清洁、便捷的管道天然气。今明两年,深圳将继续推进“瓶改管”工程,实现管道天然气“全覆盖”。

  城中村人口密集,流动性大,安全用气意识还有待提升;瓶装气市场鱼龙混杂,质量低劣的“黑气”容易引发严重事故,危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瓶改管”的管道天然气能带来更加规范的管理、更加稳定的供气和更加安全的保障。

  “瓶改管”有利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碳排放。天然气是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超过150万户完成“瓶改管”的城中村居民每年可为深圳减排120吨二氧化硫、40吨氮氧化物、4吨烟尘、13.5吨PM2.5和2.5万吨二氧化碳,为实现“深圳蓝”和“双碳”目标添砖加瓦。

  “瓶改管”还能够显著降低居民生活负担。相比瓶装气,管道天然气更加便宜,我市居民用气价格现已下调至3.1元/立方米,换用管道气能够节约燃气费近四成。按每户三口之家每年使用瓶装气12瓶计算,超过150万户完成“瓶改管”的城中村居民每年可节省燃气费约6亿元。

  主持人:深圳临海而生、因海而兴、因海而强,海洋生态保护是市民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请为大家简单介绍市属国资国企采取的海洋生态保护措施,成效如何?

  付成才:市属国企的海洋生态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增殖放流和红树林生态修复等。截至今年8月,完成增殖放流经济物种超过1.06亿尾,中国鲎、缢蛏等示范性物种共计超过1100只。增殖放流品种数量、放流规格、放流数量均刷新全市年度增殖放流历史记录,有效补充了渔业资源。

  此外,市属国企积极推进本土红树林植物试种,包括桐花树、银叶树、老鼠勒、水黄皮、木榄、秋茄等,2018年以来的总种植面积达7230平方米。特区建发海洋新城项目通过种植马鞍藤243940株、假茉莉22540株,对约1.9万平方米区域完成了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促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主持人:展望未来,市属国资国企还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哪些领域发力?

  王勇健: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深圳增强绿色竞争力、率先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做出新的贡献。具体而言,涵盖以下5个方面:

  一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引导市属国企“低碳经营”“低碳创新”,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创新,积极参与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完善气候投融资机制、全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等“双碳”重点工作。

  二是提升节能环保企业竞争实力,推进高水平创新载体建设和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应用,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加快节能环保重点企业培育发展。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绿色运营建设,加强绿色海空港、清洁水电气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以更高标准、更好质量服务城市运营。

  四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市属国资国企在城市污染防治中的主力军作用,全面做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塑料污染等工作。

  五是系统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加强对市属国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统筹、指导、监督,加强市属国企培训教育和经验交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宣教力度,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建设生态环保示范教育基地、开展环境保护公益宣传活动等,引导市属国企和广大市民环保意识不断提升,推动建立共建共享的宜居城市环境建设价值导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