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网:为国企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信息来源:求是网 发布时间:2015-09-09 11:35:00
人工智能朗读:

  据有关媒体报道,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即将出台。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表明,国企改革始终是我国不断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维护国家安全的最重要力量。

  然而,30多年的国企改革却始终是在各种争议和指责中进行的,特别是每当国企改革方案将出台之际,我们总会发现一些有影响力的人在社会和媒体上兜售各种国企改革的方案,而这些方案指向只有一个:国有企业应当而且只能私有化。为什么要私有化呢?许多人认为国有企业微观上没有效率;有的人认为国有企业不仅微观上没有效率,而且宏观上也没有效率,拖累了宏观经济增长;有的人则说国有企业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的人指责本来属于全民所有的国有企业变成了某些人的家产;还有的说国有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此责难,已有学者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进行强有力的驳斥。然而,吊诡的是,国有企业似乎始终无法摆脱这些污名化和妖魔化的声音,似乎国有企业不私有化就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失败,意味着经济、社会和政治都将付出全面的代价,即所谓的全局性代价。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可否认,许多人是真心希望国有企业能够真正履行国家“长子”的功能,因而爱之深、责之切。但我们必须高度警惕那种认为国有企业的唯一出路就是私有化的错误言论,以及那些对国有企业怀有特殊目的的人。国有企业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因而必须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首先是学术圈存在极力否定国有企业的错误思潮。国有企业是否有效率?有些垄断性企业是否具有合理性?为何存在腐败现象?国有企业与社会主义存在什么的关系?等等问题,首先就是理论上的问题。错误的理论带来错误的判断。种种指责国有企业的似是而非的理论,如“委托代理问题”、“公地悲剧问题”、“预算软约束问题”,本质上都是西方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的翻版。然而可笑的是,却只有基于这种理论假设的学术论文,特别是持国企无效率的结论的论文,才能在一些主流学术期刊特别是经济学期刊发表,而那些有理有据进行了反驳的论文却常常被冷冻或者发表在影响力相对不大的期刊杂志上。著名经济学家宋铮曾说过,一些学者曾经通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绩效相对非国有企业的绩效提升更快的结论,然而他们却对这一结论有所保留,因为学术圈很难接受国有企业绩效相对上升的结论。笔者也亲听某著名经济学期刊的主编提及,曾经有位学者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国有企业作了较有利的辩护,然而却不能在此期刊发表,因为不合时宜。如此不正常的现象,正如宋铮教授所言,对一些确实存在的事实持有盲目否定态度,就是被西方主流观念的一种“洗脑”。

  其次是新闻媒体妖魔化国有企业的现象较为严重。新闻媒体履行监督职责,客观报道国有企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无可厚非。然而,我们却总会发现,一些媒体总是喜欢用放大镜来看待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而且往往是武断地认为是垄断造成的,因而需要私有化。甚至国有企业的员工因为个人原因而出现了问题,一些媒体也往往喜欢把这种个别现象扯到国有企业上来。总之,只要与国有企业靠边的任何负面新闻,都是某些媒体的狂欢时刻。真是奇哉怪也!普通大众对国有企业的最直接观感来自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如果让这样的不正常现象长期存在,那么支持国有企业的群众基础又从何而来呢?

  最后是某些部门和国有企业不敢直视种种指责。国有企业是否具有搞好了?国有企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了哪些巨大的贡献?国有企业的创新实力在国内国外究竟处于何种地位?这些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就是一些掌握一手资料的政府部门和企业自身,但是我们却很难看到相关部门和国有企业站出来反驳那些无端的指责。或许,在当前这种气势汹汹的舆论场上,明哲保身或许是不错的选择,然而舆论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要去占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曾说“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业”。“明确”一词,多么坚定有力,多么旗帜鲜明。

  正是因为社会上存在着种种错误的言论,才使得国有企业陷入了种种非难之中,也误导了许多民众对国有企业的认识,甚至导致一些国企改革方案走向了错误的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对国有企业要有制度自信。值此国企改革关键时刻,各界应积极为国企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叫醒那些装睡的人,但是我们应该唤醒沉默的大多数,从而为国有企业赢得更广大的群众基础,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为国企点赞。

附件下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