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你们好!感谢大家今天来参与此次在线访谈活动。本次访谈主要分享市属国资国企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举措及取得的成绩,解答市民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今天,我们邀请了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勇健,股东事务处处长李荃、副处长周高波与大家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下面,由我结合市民朋友提出的问题,向3位访谈嘉宾提问。
主持人: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王主任,能否为市民简要介绍过去的一年中,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在民生保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勇健:长期以来,市属国资国企立足“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的功能定位,扎实推动“菜篮子”“米袋子”、水电气、住房、公共交通等民生产品和服务质量大提升,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2022年,市属国企共承担了深圳71.5%的粮食储备、80%的果蔬交易、99.9%的供水业务、100%的城市管道燃气供应、70%的公共交通服务、88.2%的高速公路运营,有力发挥“城之重器”功能,全力为城市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市属国资国企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配置机制的改革创新,全面完善重大民生工程建设。2022年,全年承担重大项目建设150个,完成投资1038亿元,约占全市总量的1/3。深圳地铁与广州地铁、港铁重铁实现乘车码互联互通,开通14号线、11号线福岗区间及岗厦北、黄木岗、大运等“两线三枢纽”,深圳轨交线网实现所有行政区全覆盖。人才安居集团累计筹建保障性住房18.9万套,深业集团在全市10个区布局养老、托育、医疗项目68个,深智城建设深圳全市域时空信息平台(CIM平台)支撑深圳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城安院建设国内首个全要素、全链条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研发平台创新支撑城市安全,为深圳打造更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贡献力量。
主持人:对深圳来说,应变求变和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常态。请问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在服务创新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成效如何?
李荃:在服务创新方面,市属国资国企全力完善“科技园区+科技金融+人才服务+场景应用+平台支撑”创新生态服务体系,围绕“20+8”产业集群,积极稳链补链强链,打造“工业上楼”样板间,布局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赛道,力破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打造公共资源交易“深圳样本”。
2022年,市属国资国企全年科技研发投入62亿元,同比增长5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7家,同比增长77%;全年获得省级进步奖6项;国家和省级创新载体70个,院士工作站11个,建设运营科技园区65个,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154项。全面落实深“30条”系列措施,全年减租降费27亿元,千亿元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累计支持民营企业473 家,解决就业超55 万人次。深投控累计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6000 家,高新投集团、深圳担保集团高新技术企业客户占比超过85%。
主持人:实施“工业上楼”计划,是深圳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的重要举措。请为大家介绍一下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在落实“工业上楼”计划、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方面都有哪些进展?
王勇健:市属国资国企响应全市“工业上楼”计划,持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参与全市 20 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打造宝安新桥东“工业上楼”示范样本,加快推进龙岗宝龙、大鹏葵涌等 10 个优质产业空间试点项目,服务深圳完成每年开工建设不少于 2000 万平方米“工业上楼”产业空间目标,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其中,宝安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作为全市首个平方公里级“工业上楼”试点项目,规划建设 158.9万平方米工业厂房,精准匹配先进制造企业空间新需求,项目创新设计“立体工厂”“产研综合体”两种新型工业上楼建筑,垂直整合产业功能,实现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宝安上南工业区“工业上楼”项目,将打造以工业母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新一代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园,推动传统工业园区向新型产业社区转型。
主持人:一直以来,深圳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请简单介绍一下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如何服务深圳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周高波:近年来,市属国资国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畅通要素资源循环,发挥国有资本引导和放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让企业得以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助力深圳创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具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国有企业敢想敢干优化营商。深圳交易集团率先在全国完成市、区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方位、市场化整合,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管理与监督“三分离”,信息、业务和监管规则“三统一”,助力深圳政府采购、招标投标2个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第一。深智城集团全力推动深圳信用(征信)服务平台建设运营,自2022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平台全年服务企业获得融资超760亿元,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民营企业敢闯敢试繁荣市场。深投控全年新增主动投资“20+8”产业项目322个,新增投资额超59亿元;管理运营国内规模最大天使母基金,实现深圳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覆盖,天使母基金参股子基金投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7个,投资金额23.02亿元,支持天使企业成长。深创投集团红土创新基金充分利用一级市场优势向二级市场延伸,深度布局公募REITs业务,参与北交所上市企业投资业务,陪伴“专精特新”企业共同成长。
三是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提振信心。市国资委全力服务“双招双引”,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8个,总投资额578 亿元。组织市属国资国企组团参加2022 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推动多个项目开展洽谈签约。全力协助大会召开,助力形成开放、创新的活跃市场。
主持人:能否简要为大家介绍一下,过去一年市属国资国企在落实“双碳”目标中如何彰显国企担当和社会责任?
李荃:市属国资国企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推动碳排放交易,助力构建碳普惠体系,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深圳能源集团发展可再生能源,截至 2022 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 658.77 万千瓦,占公司总装机容量的 37.73%,占比处于全国电力集团领先地位。深圳燃气集团全年累计供应天然气44.2 亿立方米,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220.69万吨。在碳履约方面,19家市属国资国企顺利完成年度碳排放核查、碳排放履约工作,创建健康人居环境,全年实现碳盈余21.29万吨。在碳交易方面,排交所完成碳交易年度履约工作,推动深圳市管控单位通过注册登记簿系统提交足额配额或可用于抵消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深铁集团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首次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出售17.75万吨碳排放配额。在碳普惠方面,排交所出台居民用电、共享单车骑行等多个碳普惠体系配套管理文件或方法学规范文件,开发“双碳”应用程序,2022年正式上线“居民低碳用电”小程序和“全民碳路”碳普惠应用程序,助力碳普惠体系建设。
主持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便利性的关注也越来越强,对智慧城市的愿意也越来越高,请问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在打造智慧城市,促进便民生活方面都做了哪些探索呢?
周高波:近年来,市属国资国企利用云平台、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打造各类智慧服务应用新场景,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让生活越来越便捷、幸福。
2022年,深圳环水集团以平战结合理念落地“一网统管、一键应急”新模式,实现“从源头到龙头,从龙头到河道”7×24 小时监测、精准报警和高效处置,打造供水、排水、水环境生产运营数字化全场景。深圳燃气集团打造基于燃气场景的城市信息模型(CIM)示范,为燃气管网的运行、维护、抢修决策提供可视化、智慧化支撑。深圳地铁APP 通过上线多城市乘车码互通平台,市民用一个 APP 即可在深圳、广州、香港跨城刷码乘坐地铁。特区建发集团持续迭代优化“深圳预约共享停车”平台功能,形成“预约停车和共享停车(1+N)”智慧停车综合解决方案,平台已与“深圳交警”“健康 160”“i 福田”等公众应用对接,切实缓解深圳出行停车和居住停车难题。深高速开展“路网监测与指挥调度平台”建设,着力提高出行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实用性。深圳机场航站楼运行资源智能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实现值机柜台、登机口及行李转盘等航站楼核心运行保障全资源的智慧化分配与应用管理,全面提升运行效率和旅客出行体验。深圳巴士集团试点应用机器视觉智能识别分析技术,初步实现公交大脑分析功能,有效提升车辆周转效率及市民出行效率。
主持人:我们常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顶梁柱”和“压舱石”,深圳市属国资国企在推进和谐共融发展和丰富市民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王勇健:市属国资国企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全力开展6省11市帮扶协作,在产业共建、消费帮扶、智力帮扶等多个领域精准发力,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着力构建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力深圳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擦亮城市文明底色;投身公益事业,广泛开展困难帮扶、敬老助残、关爱儿童等社会公益活动,传递温暖力量,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2022年,市属国资国企累计完成消费帮扶采购金额1.32亿元,智力帮扶资助学生392人次、助学金130万元;深圳体育集团承接运营学校体育场地135个,惠及市民人数逾12.13万人次;音乐厅举办公益演出229场,惠及观众92万人次;大剧院举办演出及活动134场,惠及市民123.5万人次;深投文化举办公益电影放映活动82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