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规院参建的东江水源工程已安全运行20年
信息来源:深圳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1-08-11 15:23:54
人工智能朗读:

  东江水源工程,于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规划建设、21世纪初通水运行,横跨深惠两地106公里,这个不间断安全供水7000多天、100亿立方米的跨区域大型引调水民生工程,如一众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深圳水务工作者一样,20载静静流淌、润泽鹏城,不声张、不停歇……如今,由市属国企深水规院参建的这一“生命线工程”已安全运行20年,累计向深供水破100亿立方米。

  为应对深圳严重缺水而生

  对深圳而言,严重缺水似乎不好理解、犹如幻觉,但却是一种真实存在。深圳境内无大江大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雨源性河流多,地下水并不丰富,各类水库库容有限,加上河流污染,导致本地可利用水资源总量偏低。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一度出现严重“水荒”,1991年的干旱甚至导致几十万深圳市民用水受到较大影响,也因此于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七大最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

  为长远解决深圳水源短缺问题,在“内蓄”不足的情况下,“外引”成为现实选择。规划建设东江水源工程应时而生,位列深圳市头号重点工程。

  彼时,深水规院在市水务部门的领导下,全程参与这一“生命线工程”,按照高速度、高质量建成精品工程的要求,主攻深圳段49.8公里输水干线的勘测设计工作,无缝对接惠州段56.3公里的境外输水干线。

  1996年,工程顺利动工建设;2001年建成通水后,成为国内除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外最大的单一引调水工程之一,与东深供水水源工程共同构成深圳的双水源保障工程。

  穿山越岭东江水

  东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水资源相对丰富,上游水质优良。为了确定最优取水输水方案,包括深水规院人在内的水务工作者们跋山涉水、不惧困难,足迹遍布深惠两地的蒙董岭、乌石鼓、望天海螺、大岭古等区域,综合运用遥感、物探、地质测绘、钻探、水土工试验等手段,确保了深圳境内永湖—松子坑段高质量勘察设计,项目在一年内从设计进入施工。

  项目取水口位于东江上游,分别从惠州市水口街道东江廉福地和马安镇西枝江老二山取水,合并至永湖泵站,供水水质达到国标GB3838-88饮用水源Ⅱ类以上标准。

  工程一期设计供水量3.5亿立方米/年,二期建成后供水能力提升至7.2亿立方米/年。建成后的东江水源工程拥有长达106公里的输水主干线。其中,境外输水干线——东部供水水源工程长56.3公里,境内输水干线——供水网络干线工程长49.8公里。在深圳经松子坑、西丽、铁岗、石岩四大水库调蓄后形成一个横跨深惠、“长藤结瓜”、覆盖深圳的供水网络。

  前瞻预留用水升级空间

  基于深圳城市迅猛发展的势头,老一辈水务工作者们在设计中根据输水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考虑了工程输水能力的预留量,保留了大量升级空间。

  一期工程3.5亿立方米/年的设计供水量,相应流量约11立方米/秒,实际输水隧洞按照扩大规模留有余地的要求,过水能力可达30立方米/秒,提前10年预留了千万人口用水空间,并为二期扩建节约了大量成本。

  后二期工程通过改造东江取水口、扩建抽水泵站及新建输水管道等,年供水能力提升近一倍,但工程投资仅为5亿元左右。

  在输水方式设计上,深水规院采用了全线密闭的封闭式管渠输水,避免沿程污染。工程线路设计方面,根据地形及地质条件,结合城市规划进行比选,按山脉自然走势布置,经过东江泵站、永湖泵站两级提升后,自东往西自流。输水建筑物方面,以无压隧洞为主,其余为穿越山谷洼地的渡槽、倒虹吸、箱涵等交叉建筑物,相较价格昂贵的混凝土管道节省了大量成本。

  100亿立方米不间断安全供水背后的“黑科技”

  东江水源工程设计总供水量7.2亿立方米/年,约占深圳市外引水量的一半,自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不间断安全运行7000多个日日夜夜。2021年7月,工程迎来原水供应100亿立方米的里程碑。从0到100亿的不斐成绩,离不开当年设计中采用的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

  从泵站的设备选型、供水调度和运行监控等方面,工程均已达到国内同期同类工程先进水平。例如,一期泵站水泵和主要辅助设备、电动机及变频调速装置分别从荷兰耐荷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等原装进口,后经升级改造采用了日本的先进变频控制技术,可自动控制调节泵站流量,合理调配水泵运行,提高泵站变频机组效率。泵站运行工况监控方面,采用计算机监控远程实时传输的方式,有利于远程调度与监控。管材则采用定制的大吨位PCCP管,20年来未发生爆管事故,工程技术质量高、管理运行负担轻。

  7000多天持续不间断的安全供水,为深圳经济持续腾飞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而优良的水源,提升了城市战略承载能力,惠及全市千万人口,无愧深圳“生命线工程”的美誉。

  原为解决深圳东部用水问题的东江水源工程,如今已建有梅林、笔架山、大鹏等十条支线工程。2019年11月,盐田支线工程完工并正式向盐田港水厂供水,使东江水源工程的原水供应覆盖了深圳各区,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全市的能力。

  居安思危,饮水思源。

  在东江水源工程建成通水20年后的今天,新时代对水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水务工作者们仍在高标准谋划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狠抓水源、水厂、管网和二次供水四大环节的全过程改造提升和水质监管,推动自来水由出厂达标、盐田直饮示范到全城直饮,以深水规院为代表的一批水务设计咨询机构仍在积极参与、出谋划策。

  让市民喝上安全的、放心的、高标的水,我们一直在路上!

  东江水源工程

  东江水源工程是深圳市独立兴建和管理的境外引水工程,设计水平年为2010年,供水保障率为97%,年供水能力7.2亿立方米/年,最大输水流量为30立方米/秒。沿线主要建筑物有6座泵站(惠州东江、西枝江、永湖泵站;深圳獭湖泵站、沙湾泵站、盐田泵站)、17座隧洞、箱涵、管道、7座渡槽、3座110KV专用变电站、倒虹吸管以及沿线分水建筑物、检修闸、检查井等附属建筑物。每年供水量满足了深圳一半人口的用水需求,直接或间接支撑了深圳市三分之一以上的生产总值。2018年获评为深圳市30年30个特色建设项目之一,被深圳市民誉为“生命线工程”。


附件下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