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资国企为城铸“重器”,创新向未来
信息来源:深圳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2-05-11 09:41:00
人工智能朗读:

  一座城市生长的节奏是怎样的?

  如果让深圳来作答,那就是频频按下“快进键”。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海陆空交通网越织越密,科技创新勃勃生机,经济总量连年飞跃……

  举世闻名的“快”背后,科技创新正成为这座城市拉动经济增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动力,国资国企无疑是激活这一动力的重要引擎之一。

1.jpg

  4月15日,在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深圳市属国企牵头或参与项目共获5项省级科技进步大奖,再创新高。其中深智城集团牵头完成的两个智慧交通项目分获一、二等奖,成果显著。

  这是深圳国资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和创新成果的最新生动注脚。数据显示,深圳国资国企已打造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200多个,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研究课题150多项,培养出两位深圳本土院士。

  肩负新使命,迈步新征程。从数字转型到万物互联,从强链补链到攻关精尖;从要素集聚到能级跃升……体量4.6万亿级的“城之重器”正聚焦深圳“20+8”(20个产业集群、8个未来产业规划)技术主攻方向,以深化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支撑,全力推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助力深圳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从“智战”疫情到闪亮冬奥:在服务保障“赛道”上奋力奔跑

  国企有担当,抗疫有力量!

  关键时刻,深圳国资除了挺身而出全力保障民生外,针对疫情防控中的痛点难点,同样火力全开,彰显硬核科技支撑。

  “数字尖兵”,用零接触为疫情“把脉”。由深智城集团研发的“电子哨兵”,可将测温、验码、信息登记实时上传,还可对过期健康码截图、红码、黄码进行及时预警,支持零接触自助扫描健康码、无障碍快速通行,有力实现防疫前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大大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同时,深智城集团开发的相关防疫平台,还打通流调各环节壁垒,汇聚多渠道数据,辅助快速寻找传染源,理清传播链,提升核心流调报告输出速度,为一线抗疫工作者高效“减负”。

  防疫型智能环保微空间产品,随置随用,便捷安全。深投控旗下深总院微空间科技公司,院士领衔设计的防疫型智能环保移动公厕及防疫型移动核酸采样亭,被广泛布控在深圳各出入境口岸、隔离酒店、工地及社区等场所。防疫产品采用全过程免接触设计,应用有组织排风系统和智能消杀过滤技术,有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相较于传统产品更节水、节能。

2.jpg

  深投控深总院微空间科技公司设计的防疫产品

  公交变得“更智慧”,保障市民安全出行。巴士集团打造防疫数据系统,落实交通从业人员核酸100%检测;研发车厢防疫安全距离预警系统,实时追踪与分析车厢载客情况;上线公交同乘信息系统,建立新冠肺炎确诊或重点疑似人员同行人追溯机制……GIS技术与仿真视频被广泛使用,精准服务社区防疫“最后一公里”。深铁集团依托全景漫游、虚拟现实、GIS数据融合等信息化、可视化技术,制作上沙村抗疫救援指挥图和救援仿真视频,有效提升疫情防控效率。环水集团高度关注“三区”供排水保障,上线“疫情防控线上GIS”,搭建供水全流程、排水全要素一体化监测网,绘制污水排放路径图等,赋能“三区”供排水安全。

3.jpg

  环水集团盐田分公司化验员进行水质监测

  城安院跨域整合、深度应用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的“天(InSAR)+空(LiDAR)+地(物联网感知)”立体化监测预警技术,聚焦深圳疫情态势分析、应急调度指挥、工地科技防疫、隔离酒店检查、跨境货车管理等领域,研发了一系列信息化智能监管平台,第一时间为关键环节提供风险监测和研判预警支撑。上述相关技术还应用在深圳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城乡安全、应急救援等多领域、多场景,推动构建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深圳市“一库、四平台、N系统”智慧应急实战体系,初步实现全市一体、多级互联的“1+11+N”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

4.jpg

  “天空地”立体化动态监测预警实战体系

  科技战“疫”之外,在不久前圈粉无数的冬奥现场,深圳国资创新力量同样闪亮。

  从“飞虹架桥”到“冰晶五环”,再到“氢能装备”“雪蜡车”,深圳国资控股或投资参与的企业在服务保障“赛道”上全力奔跑,释放出强大创新能量。深投控投资企业力合云记研发的“自消杀新材料-环境抗体”,对新冠病毒杀灭率大于99%,在-20℃冷链运输环境中效果同样优异,被广泛用于隔离酒店、银行、学校、园区写字楼等。

  从“数字赋能”到攻关“精尖”:全力为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赋能

  2000多万常住人口,385万户商事主体,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海陆空交通网越织越密……这样一座系统庞大、川流不息的国际化超大城市,如何管得更好、更高效?

  为回答这一命题,在看不见的“云端”、地下以及城市各个角落,深圳国资还用科技创新全力为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赋能,硬核场景不断丰富。

  在数字城市领域,“数据共享壁垒”正被全力打通。

  绿码通行,电子亮证,“掌上办事”成为习惯;人流监测,安全运行,城市体征一屏可观……深智城集团正努力让越来越多人领略科学化、智慧化治理城市的魅力。其中,深智城集团建设运营的“深i企”平台,凭借快速触达企业诉求能力实现注册企业和注册用户数“双百万”突破,仅在今年2-3月疫情期间,就累计处理企业疫情相关诉求4622件。

  为助力深圳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深智城集团还配合政府部门全力推动深圳城市空间数字底座CIM基础平台、BIM全生命周期建设。通过整合地上地下、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城市人口、GDP、交通拥堵程度、用水量等趋势将实现“过去可追溯、现在可感知、未来可推演”,有力破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痛点、堵点、难点。

5.jpg

  深智城集团助建深圳市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

  “这意味着,如果将城市看作一个庞大的生命体,越来越多的‘神经元’正触达末梢角落,助力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智慧。”深智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智慧交通建设领域,“深圳范例”不断涌现。

  深圳地铁首创轨道交通“线网级数字化管理中心”,搭建列车架大修智能工厂,开启“无人驾驶”时代。20号线在国内率先采用“车车通信”,无需司机值守,可自动唤醒、自动发车、精准停车、自动检测、排除故障,还可车车直接“对话”,让信息传输更实时。

6.jpg

  深圳地铁20号线开启“无人驾驶时代”

  深智城集团旗下深城交牵头开展“5G+车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实现“人-车-路-云”的全方位连接和信息交互处理;启动深圳市交通运输一体化智慧平台(一期)建设,助力深圳打造国内首个超大城市海陆空铁一体化管控交通大脑。

  深圳机场加速步入数字化转型2.0时代,在全球率先将AI技术用于机位资源的自动分配,打造基于人脸识别的旅客OneID全流程自助服务,探索基于AI视频分析的航班保障节点自动采集等。

7.jpg

  深圳机场加速步入数字化转型2.0时代

  在智慧能源建设领域,一流数字化同样在加速缔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能源集团积极推进大型火电集中智慧化控制,可再生能源、垃圾焚烧智慧化运营,利用先进节能技术、信息技术等拓展综合智慧能源领域。燃气集团加快智慧化转型,搭建国内首个城市级燃气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建设泛在互联的智慧燃气、智慧能源等智能感知体系,推动智慧化在管网、场站、用户等方面场景应用,全面打造智慧燃气“全城一张网”。

  未来感十足的应用场景背后,深圳国资在核心技术突破上同样奋力赛跑,发力高精尖,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

  深投控下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参与完成“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研究,解决了电子封装行业知识产权“空心化”和“卡脖子”难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燃气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国产CPU和国密算法、面向燃气行业的新一代智能安全PLC和RTU产品,实现燃气关键控制器的国产自主可控,有效避免“断供”风险。能源集团在国内率先开展垃圾焚烧设备国产化;建成全国首个废水零排放电厂——河源电厂;首创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与资源化、垃圾渗滤液“零排放”处理与资源化、煤化工浓盐水和煤矿矿井水“零排放”处理与资源化三项核心技术,填补行业空白;自主研发垃圾焚烧超洁净技术,烟气排放水平远优于欧盟标准,创造了垃圾焚烧领域最严“深圳标准”。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数据显示,深圳国资国企已打造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200多个,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研究课题150多项,引进各类创新人才150多人,并培养出两位深圳本土院士。

  从平台搭建到强链补链:切实强化国有经济战略支撑和韧性

  一个又一个创新举措密集落地,离不开深圳国资国企近年来为全面提升国有经济战略支撑,打出的重量级连环组合拳。

  为积极响应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战略,深投控高标准建设运营深圳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以“先导性、国家级、国际化”为目标,打造产业共育、资源协同、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平台。目前,深圳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已完成3批次资源导入工作,极大提升了深圳国资国企科技创新整体实力。

8.png

  深圳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

  积极建设产业园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沃土。目前,深圳国资国企已在全国累计布局210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其中科技产业园区49个,全力提升深圳科技资源获取和配置能力。

  其中,深投控以深圳湾科技园区为样本,建立起新一代园区开发运营模式。数据显示,深圳湾园区入驻科技企业和机构超1100家,年产值超2500亿元,空客、埃森哲、华为、字节跳动、商汤科技、顺丰等一批全球领军企业进驻,集聚80多家一流孵化器。园区产业生态运营理念和标准体系在全国推广,“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唱响全国。深业集团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聚焦光明科学城,围绕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等9大科学装置,采取“投建运转”一体化统筹实施路径,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发挥自身“产城综合配套建设”优势,全面助力科技创新从“0到1”的原创突破、从“1到10”的应用突破、从“10到100”成果产业化落地。

  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推动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发展壮大。

  上述背景下,鲲鹏产业学院挂牌成立;重投集团助力深圳构建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依托城安院实现部市共建的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以及全国首个全要素、全链条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加快创建……

  科技园区为“土壤”,科技产业是“种子、幼苗和树木”,要搭建起一套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还离不开科技金融这一“阳光雨露”。

  为全力赋能深圳产业升级,深圳国资还搭建起四大平台,深圳市级科技金控平台——深投控、综合性投资平台——深创投、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深圳资本、战略性基金管理平台——鲲鹏资本,服务体系覆盖创新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其中,深投控已初步构建起全方位、全产业链条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科技证券、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科技创投等业务行业领先,管理运营的深圳天使母基金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天使投资类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超100亿元,投资种子期、初创期高科技企业项目512个,成功培育1家“独角兽”和56家“潜在独角兽”。深创投受托管理深圳市引导基金,聚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参股子基金143支,子基金总规模4761.69亿元,实现引导基金规模放大4.57倍,已投项目超过3000个,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76家。鲲鹏基金在管子基金总规模达1652.79亿元,投资规模1094.37亿元,79.57%投资于七大战兴产业。

  从集群突围到生态跃升:在发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迸发磅礴动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看来,国资国企在深圳高新技术发展中,起到了很强的支撑作用。

  “如果没有国资支持,深圳不会诞生华为等那么多高新技术企业。”

  聚焦创新驱动,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历史机遇,以更大力度推进硬核创新,打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圳标杆”,助力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面向未来,深圳国资对自己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认识同样深刻——

  将紧扣制约深圳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创新体制机制,聚焦硬核科技攻坚突破,围绕全市“20+8”产业集群工作部署,全力提升自主创新基础能力,持续优化全要素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其中,在提升自主创新基础能力中,将推动深圳市属国企研发投入强度稳步增长,力争全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以上。推动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高效运营,着力打造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的协同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

  鼓励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例如,支持地铁集团在20号线、14号线等四期工程线路推行全自动无人驾驶;机场集团通过“货物一个码”和场区无人驾驶试点持续提升航空物流业务保障和运营数字化水平;能源集团加大氢能、微电网等科技研发力度;燃气集团加快燃气管网智慧化建设;城安院加快申报创建“城市重大突发事件实景仿真实验室”“国家城市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

  持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做强做优涵盖天使基金、创投、担保、证券、保险等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力参与光明科学城、坝光生物谷等重大创新战略平台建设,助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创新是深圳的发展之本,是深圳立市之魂,决定着深圳经济发展的韧性和高质量改革的成色。

  在打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标杆”中,深圳国资国企将像奥林匹克运动秉承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理念一样,同时间赛跑,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迸发出磅礴能量。

附件下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