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市机关党的建设暨“干字当头 真抓实干 埋头苦干”专项行动部署会召开。会上,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圳海关等5家单位机关党委分享经验做法。
近年来,市国资委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积极践行“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初心使命,全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24年,在市直机关工委和市国资委党委的领导下,市国资委机关党建品牌“服务深圳 国资锋彩”荣获全国示范党建品牌(全国20个),创新构建“1+14+N”党建品牌矩阵,首次提炼机关文化核心价值“守正 创新 专业 担当”,从文化开题破局,激励系统党员干部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勇当尖兵、出新出彩。
守正为本,筑牢政治忠诚的根基
市国资委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落实党委会“第一议题”,建立“机关+国企”联学机制,连续4年举办“国资青年学习会”,自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深入开展“优作风 促发展”四优行动,以党建为纽带建立服务企业阵地。创新打造工委系统“淬炼行动”国企特色平台,连续3年组织超2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深入一线岗位锻炼,推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100余项。
创新为要,激发改革发展的动能
市国资委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探索“党建+创新”融合路径,开展助力全市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的系列行动。党办党支部获评“四强”党支部,以“党建红”引领“科技蓝”,会同相关处室党支部创新举办深圳国资国企百个应用场景发布会,积极对接中小微民营企业创新需求。资本处党支部打造“资本助力 产业报国”党建品牌,积极构建敢投善投金融服务生态,在原有基金规模达7000亿元基础上,新筹设规模超500亿元的科创国资基金,助力“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优质硬核科技。综改处党支部打造“人人都是改革服务员”党建品牌,推动深圳在全国首批开展区域性综改试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排名全国第二,超30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专业为基,锻造高质量发展队伍
市国资委牢固树立事业要靠本领成就的观念,既注重培养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也积极培养干部国资监管专业能力。企领处党支部立足后继有人“建队伍”,落实“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今年将提供超5000个招聘岗位。持续擦亮“菁英聚鹏城”党建品牌,连续9年开展校园招聘,近4万名优秀人才汇聚深圳国资国企。办公室党支部立足服务大局“优职能”,聚焦科技创新、改革规划、投资管理等重点,系统推动职能优化调整。深入开展“雏鹰计划”,推动党员干部在大战大考中增强专业本领。各党支部立足国资监管“强本领”,持续完善国资监管体系,高标准建设智慧国资平台,强化穿透式监管,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担当为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市国资委战略处、股东处、考核处、集体处等党支部积极践行“四个服务”初心使命,不断向城市发展最需要的方向聚焦,不断向民生实事最期盼的地方聚力。聚焦“城之所需”,推动超80%的净资产集中到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为主体、金融和战新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领域,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实施“铸链强基”工程,助力构建具有深圳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企之所盼”,统筹调配10万平方米低成本优质产业空间,超80%适配创新创业企业需求。召开国企民企科技创新对接会,推动市属企业从“资源持有者”向“生态共建者”转型突围。聚焦“民之所呼”,组建健康养老托育平台,提供养老床位1800余个、托位2000余个。推出“深梦扬帆”公益项目,分批提供超1万套房源,为应届毕业生提供15天免费住宿。聚焦“稳字托底”,“民生诉求”党委会每周一议,着力办好群众可感可知的大事小情。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应对处置体系,深入开展“城市安全守护人”活动,助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守正 创新 专业 担当”作为市国资委机关文化核心价值,既是深圳国资人的精神坐标,更是深圳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下一步,市国资委将坚持以党建为魂、以文化为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促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作出更多国资贡献!
近日,深圳市国资委党委召开2024年度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听取各直属企业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并开展评议。会上,各直属企业党委书记分别作述职发言,总结过去一年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客观剖析存在问题,并结合履职情况谈认识体会,提出努力方向和具体举措。与会人员对述职情况进行评议。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市属国资国企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深化巡视巡察审计整改,持续发挥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平台通道作用,扎实开展市属国企党建分类指导,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会议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市国资委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加快构建同新征程国资国企战略使命、同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企运营机制、同发展新质生产力、同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相适应的党建工作体系,为市属国资国企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注入强劲动力。要持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健全党领导国有企业的制度机制,巩固巡视巡察整改成果,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要持续深化党建质量提升分类指导,发挥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平台通道作用,着力建设高素质国有企业干部人才队伍,锻造党在经济领域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坚持不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经济运行抓党建,聚焦服务大局抓党建,聚焦风险防控抓党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交流全市党建实践中的创新经验,深圳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开展2024年深圳市“尖兵杯”工作创新大赛。大赛分为发展提质组、正风增效组、党建赋能组,共征集到543个案例。经过文本评审环节和现场展示环节,评选出各组优秀案例各15个。
其中,深圳市国资委党委《创设“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平台 促进央地融合发展》成功入选党建赋能组优秀案例。
项目背景
政策背景:服务国家战略所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央地合作模式,促进央地融合发展,更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央地合作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大局的目标。
社会背景:满足深圳发展所需。深圳改革开放40多年来,招商局、华润、中广核等一大批在深央企国企敢闯敢试、勇立潮头,始终坚持与深圳联袂而行。一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心支持驻深的中央和外地国企在深发展。2022年5月,市委主要领导作出指示批示,要求要为市属(及区属)国企,以及总部(党委)在深圳的央企之外的其他各央企、省企及外地国企在深机构,搭建党建和各方面互相交流甚至其他功能的一个平台、一种渠道、一个机制。2024年1月,市委主要领导再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充分发挥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平台和通道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央和外地在深国企联系服务。
现实背景:直击现实短板所痛。长期以来,在深央企国企作为服务深圳改革发展的“国家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作为地方政府,对其一直没有统一的归口联系通道,即使按照党组织划转要求,市国资委党委下属也仅有93家在深央企党组织,这一组织机构空白导致在深央企国企底数一直不清楚,与在深央企国企联系各职能部门也一直处于“散兵游勇”状态。
项目主要做法
(一)坚持“目标导向”,以党建引领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建设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筑牢深圳国资国企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本色,以创建的“1”个具有国资国企特色的“服务深圳 国资锋彩”机关党建品牌为标杆,引领示范“14”个机关党支部党建品牌,打造支部书记带头“挂帅攻关”、党员干部“揭榜领办”的高效攻关体系。市国资委党委办公室党支部主动领办“以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为平台、加强央地国企联系服务”党建攻坚项目,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党委决策部署,组织成立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建好平台通道,助推研究会在联系服务在深央企国企、促进央地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化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平台通道作用
着眼于在深央企国企大多作为二三级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在地方话语权有限,向地方政府反映发展诉求的渠道较为单一等问题,全方位搭建政企互动共建平台通道。一是搭建党建交流平台通道。围绕国企党建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面向在深国企开展课题研究“揭榜挂帅”,评选30项重点课题,汇编《高质量党建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圳案例选》,由中组部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为国企党建理论和实践创新贡献“深圳智慧”。二是搭建协同发展平台通道。系统梳理央企在深八大领域297个重点项目,制定市属企业与央企对接任务清单,覆盖28家市属企业、56家国务院国资委管理央企、115家央企子公司等。推动市属企业与相关央企签署22份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在深落地11个合资公司。三是搭建人才服务平台通道。组织举办“智汇大湾区人才项目路演”40余期,协调深铁集团、深圳机场集团等企业为鹏城优才卡持卡人提供出行礼遇,定期开展高层次人才节日慰问,增强央地国企人才城市归属感。每季度组织开展“央地先锋杯”系列体育联赛,整合央地国企活动阵地资源,助力央地国企情感交流、合作共赢。四是搭建项目共建平台通道。常态化开展“央企国企深圳行”走进各区活动,由各区轮流主办,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推介本区发展规划、资源禀赋、重点项目、产业优势等,面向各国企开展“双招双引”,助力央地合作,推动一批央地合作项目落地深圳。
(三)坚持“结果导向”,全力促进央地融合发展
坚持工作成效用企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衡量,以企业和地方发展实绩和成效为准绳来检验。一方面,全力解决企业发展诉求。建立以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和“深i企”平台为主渠道的诉求反映解决机制。牵头创办了《驻深国企动态》刊物,已印发5期,分送市、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800余家市属和驻深国有企业,获得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推动一批在深国有企业解决诉求、建立联系、达成合作。全面梳理在深央企国企意见诉求816件,100%导入“深i企”平台,督促100%限期办结,全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另一方面,全力促进央地合作项目共建共享。牵头举办“央企国企深圳行”走进各区活动,有力促进了央地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项目创新点
(一)组织架构创新——成立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有效填补了联系服务在深央企国企的机构空白
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指导下,通过设立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以党建为桥梁纽带,全面掌握了在深央企国企底数;通过开展系列活动,真正建立了在深央企国企“深圳之家”,建立了统一归口联系的平台通道。
(二)服务模式创新——全力解决企业诉求,有力优化了地区营商环境
依托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渠道,健全企业诉求反映机制,让在深央企国企的诉求能摆上市、区各级党政领导案头,纳入各职能部门督办台账,让在深央企国企诉求有人听,事情有人管,有效解决企业对地方政府的800多条发展诉求,持续优化了营商环境。
(三)工作方法创新——开展十大行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加强驻地央企国企联系服务的“深圳经验”
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的设立,以及开展的全覆盖走访服务、建立诉求反映机制、开展央企国企深圳行等“十大行动”,在联系服务在深央企国企方面的一系列实践经验,推动形成了一大批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树立了示范标杆。
项目取得的成果
(一)全力解决企业发展诉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搜集驻深央企国企挂点企业诉求816件,督促各区各单位解决了一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获得了企业一致好评。比如,今年4月了解到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海上员工有轮休住宿需求,通过协调有关市直部门及南山区,共增加市区保障性租赁住房125套,同时优化申请流程,有效满足员工住宿需求。招商局下属招商局光明科技园有限公司反映园区内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研究会迅速通过“深i企”转办,光明区有关部门随即组织企业路演、对接金融机构,达成意向融资超1亿元。
(二)有力促进央地融合发展 有效助推地区高质量发展
常态化开展“央企国企深圳行”活动,先后举办了“央地国企深圳行”走进南山站、福田站、龙岗站、宝安-前海站等活动,搭建项目合作对接平台,推动钢研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等33个总投资超383亿元的央地合作项目集中入驻深圳,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与前海签署1600亿元授信备忘录,有力推动了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合力携手共建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央地合作新样板
市委、市政府牵头成立市央地合作工作专班,依托深圳国企党建研究会统筹各方力量,完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政企互通供需对接,获得在深央企国企一致好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央地合作经验。相关工作经验获得市领导批示12次,在省国资委工作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获得《人民日报》专题跟踪报道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