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集团全力守好深圳“空中之门”
信息来源:深圳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0-02-25 16:52:00
人工智能朗读:

  作为深圳的窗口门户,市属国企机场集团全力保障机场运行平稳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守好城市的“空中之门”。

  迅速响应,尽早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高度重视、提早研判,1月17日即开始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广东省于1月23日晚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深圳机场于当晚22时积极启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一级响应”。充分发挥机场国际航线优势,提早加强防疫物资储备,积极动员、协调在深运营的境内外航空公司,通过国内外各种渠道,加大口罩、防护服等防控必备的物资采购,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整体联动,形成大空港联防联控局面

  秉持“同一个空港”理念,与深圳民航各单位加强协作,形成大空港“一盘棋”格局。于1月25日启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联合民航深圳监管局、机场海关、机场边检、公安等单位,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四个一”要求。携手空港各单位建立疫情防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联席办公、24小时值班制度,协调处置日常疫情防控工作。按要求每日定时、专人负责报送26项内外部疫情专项报告等信息报送工作。

  周密部署,全面筑牢城市第一道防线

  设立航站楼、机场码头、穗深机场站3个联合检疫站,对航站楼、机场码头等区域实现体温监测全覆盖。要求各航空公司对进出深圳旅客网上填报健康信息,留存备查。全面落实“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严防再输出”要求。加大人流密集区的通风,对航站楼、地面交通中心等公共区域内的电梯、卫生间进行不间断、全覆盖的消毒,科学做好航空器消杀,加大垃圾处理频次,利用航站楼各电子屏滚动播放防控疫情的宣传视频,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力度。

  多措并举,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运送

  充分利用机场通道优势驰援战疫一线,加强与航空公司联动,高效保障各类医疗物资运输,确保战疫物资运输“进得顺、走得快”。开辟绿色通道,制定防疫物资专项保障方案,高效处理、快速装卸、优先配运,以最快速度保障医疗物资进出港运输。简化通关手续,为防疫物资通关设立专门受理窗口,实行7×24小时通关、快速验放,确保每批医疗物资“零延时”通关。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往返深圳与武汉的医疗物资运输航班给予最高优先等级放行,全链条做好服务保障,确保武汉方向医疗物资运输顺畅。截至2月18日累计运送防疫物资超过1500余吨。

  科技防控,充分发挥智慧机场建设成效

  在全国率先启用精准检疫新模式,联合海关、边检和各航空公司,加强对国际进港航班的联合防控,率先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对碰,对重点敏感地区的高风险旅客、预警人员进行精准查验、有效处置。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研判疫情防控情况,实时对机场往来旅客及员工进行监测,有力支撑疫情防控工作,全方位筑牢城市疫情防控屏障。

  积极担当,切实体现国资国企社会责任

  按照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统一部署,落实租金减免政策,面向机场所属客户、租户推出一体化扶持措施,对非国有企业、个体工商户租户减免2个月的物业租金、管理费等费用,缓解客户现金流压力,与客户共渡难关,预计减免金额近1.2亿元。疫情期间,积极做好商户服务,为商家提供中药饮品、洗手液、消毒酒精、手套等物资。推出“驰援白衣天使”活动,医务工作人员可凭有效证件在航站楼80余家商铺内免费享用餐食、茶点等服务,获得社会广泛点赞。大力参与防疫物资捐赠,向湖北机场集团、河源定点扶贫村等单位捐赠了口罩1万多个,以及防护服、护目镜等物资,受到民航局的高度评价;向机场驻场单位和航空公司提供口罩近4万个,并发放手套、消毒液等物资;高标准迎接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检查,充分彰显国资国企担当本色。

  防护关爱,严格落实以员工为中心理念

  建立员工健康档案,督促所有员工在微信小程序“i深圳-自主申报”“防疫通”如实填报健康信息。持续推出上线运行“智慧班车”、代购称心食材等19项“有温度”的员工服务举措,对机场12个食堂、2条摆渡车和12条通勤车线路、5个宿舍区实施特别保障,包括为员工提供洁净的候车乘车环境及安心的居住环境。对安检、接送机服务员等重要岗位按照二级防护标准配置防护物资,以实际行动践行“五心”承诺,为奋战在抗疫一线员工提供可靠温馨的后方支援。

  有序运营,营造安全健康的出行环境

  1月27日(大年初三)机场集团所有骨干到岗到位。1月28日(大年初四)向机场集团所属90个党支部、1580名党员发出倡议,组织党员干部全员在岗在位,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确保机场整体运行平稳有序。航站楼商业近300家商铺坚持不闭店,现有约1500余名从业人员,满足旅客餐饮和购物的基本需求。为做好疫情防控,各商业单位从业人员全部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上岗,每日定期对经营场所地面、餐桌、收银台、货架等做好清洁消毒,为旅客营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附件下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