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发布《关于发布2024年智慧水务典型案例的通知》,市属国企深圳环水集团报送的“基于在线水力模型与人工智能的供水自适应调度建设项目”“超大城市污涝共治数字化排水一水环境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深汕水务全要素智慧运营管控平台”三个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智慧水务典型案例。
为深入探索智慧水务建设运营模式,推动智慧水务行业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组织开展智慧水务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入选的智慧水务典型案例涵盖饮用水安全保障、污水处理、排水防涝、水环境监管与治理、供排水一体管控平台等方面的优秀实践和解决方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能够为各地智慧水务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在线水力模型与人工智能的供水自适应调度建设项目
深圳环水集团所属深圳市深水宝安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创新推行供水自适应调度,率先由经验调度向自适应调度转变。该项目应用水量预测模型、在线水力模型、泵组寻优评价模型、人工智能算法和先进控制策略,实现用水需求的精益匹配,精准调控厂网压力,打造全国首创的“无人干预、实时调度、秒级计算、智能优选、精准控压”供水自适应调度模式,助力AI供水智能体系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通过自适应调度连续实际运行,该项目实现了“三提升二降低一转变”的显著效果。
提升调度运行效率
秒级方案计算,分钟级指令执行,自动决策与运行,实现无人干预,根据管网运行状态自动调节,提高调度效率。
提升供水安全能力
降低管网压力波动,保障供水安全;精准计算设备参数,保障设备安全。
提升科学调度水平
科学合理调节水厂配比,提高供水系统韧性;自动适应机泵状态变化,优化水泵组合。
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相似工况实现“晚开泵、早关泵、优先开能耗低的水泵、优先关能耗高的水泵”,配水能耗降低约5%,综合电耗降低约3.5%。
降低人力投入成本
基于机器学习智能决策,自动运行,人力成本下降35.6%。
转变运营管理模式
实现由分散调度向集中调度转变,人工经验调度向实时在线自适应调度转变。
超大城市污涝共治数字化排水一水环境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水环境和水安全面临挑战,美丽中国建设亟需更健康、韧性、绿色的排水—水环境系统。本项目首创排水一水环境数字化智能体,研发系列污涝协同治理保障技术,实现超大城市污涝协同智慧管控。该项目依托深水云脑强大的物联能力、数据能力和AI能力等,解决制约水环境长治久清的主要难点,建设水环境“一网统管”信息平台,并形成排水——水环境数字化解决方案。该项目在深圳超大城市应用落地,助力深圳河流域水质提升和城市排涝能力增强,并形成行业示范系列技术产品包,可为行业提供全产业链综合服务。
深汕水务全要素智慧运营管控平台
深圳环水集团所属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水水务有限公司深入探究“源、厂、站、网、河、湖、海”水循环全要素的业务关联,依托深圳环水集团深水云脑的强大支撑,全面规划并实施智慧水务建设,通过智慧化引领搭建一张图,推进夯实区域乡村振兴水务发展,最终打造全要素智慧运营管控“全覆盖”。借助全要素智慧运营管控平台,深汕水务公司实现“人在线”“物在线”“服务在线”,基本完成业务数字化转型。
水资源调度领域。该平台构建在线水力模型,原水调度预测结果的总体精度在90%以上,实现从河湖、原水、厂站处理到管网输配、用户需求分析的水资源全流程智能“全覆盖”。依托智能水表的100%在线监控“全覆盖”,确保区域经济发展的供水需求和居民日益增长的供水服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河湖工单系统实现“全覆盖”,工作反馈周期从月度缩短至日度,工作效率提升近60%。构建市政、镇级、村庄处理设施“三级全覆盖、模式个性化、管理智能化”的污水治理体系,显著提升综合治水能力。
此次三个项目分别成功入选饮用水安全保障类、城镇水环境治理类及综合类2024年智慧水务典型案例,体现了深圳环水集团近年来在智慧水务建设上全面开花。未来,深圳环水集团将持续加大智慧水务的建设力度,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创造更多可供借鉴和推广的智慧水务发展经验,为深圳水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