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东部公交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了“433”工作法,以“四学”铸魂、激活内生创新动力,以“三感”固本、筑牢红色战斗堡垒,以“三带动”赋能、先锋示范凝聚发展合力,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公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答好团结带领一万多名职工突破困难重围、创新发展的必答题,让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深度更有温度更具质感,为新时代公交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一、强化“学与思”,以“四学”筑牢国企思政堡垒基石,让思政工作更有深度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通过理论宣讲与文化浸润相结合,不断校准方向、凝聚共识、强化举措,在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体现国企思政工作价值。
一是突出“系统学”,筑牢思想根基。坚持规范开展“第一议题”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内集中教育为抓手,精准把握主线主旨主题,始终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优质平台资源,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读书会、党员轮训等形式,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引导党员、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二是深化“研讨学”,激发创新思维。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系统学习计划,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为导向,按专题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讨。聚焦中心工作,根据形势政策变化,通过专家学者专题辅导、管理人员履职能力培训班、党员轮训等,抓好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研讨,并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注重“宣讲学”,文化浸润人心。深化“一企一品”建设,高质量打造“基层书记开讲”品牌,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的实践,制作微党课25期,让理论学习从“理论灌输”转变为“共情感染”。同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810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线讲述城市文明故事,开展“谁是真心英雄”活动,捕捉文明服务温情瞬间,11例职工好人好事被央媒报道,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凝聚职工,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四是倡导“实践学”,赋能提质增效。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紧密结合,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队,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触手”延伸到基层各单位、各班组,以党建引领深化公交进社区、园区、校区、景区行动,推进公交地铁双网融合,不断增强公司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的功能,实现公交地铁换乘率不断提升,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27%,客运量同比增长7.53%,“特色车厢服务项目”荣获深圳关爱行动“百佳市民满意项目”奖,公交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二、融合“管与爱”,以“三感”构建多维职工关爱体系,让思政工作更有温度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关注职工身心健康和工作状态,丰富职工文化体育生活、升级迭代职工福利、健全健康管理服务,构建多维职工关爱体系,将企业发展与职工紧密联系起来,将“企业目标”转化为“职工使命”,不断增强企业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
一是从“分散活动”向“红色矩阵”转变,认同感显著提升。针对职工多样化的需求,实施精准关爱措施,坚持“六有”标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集学习教育、文体健身等党群服务中心1处、基层党群活动室44个,打造“贴心港湾”休息室179间,让1.2万职工有了温馨舒适的学习、交流和休息场所。三年来,开展党员党性教育、司乘班组团队建设、集体生日会、心理健康讲座、女职工“丰华计划”、青年“扬帆计划”等文化体育活动1600余场,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企业认同感。
二是从“单向管理”向“双向奔赴”转变,归属感不断加强。管理从制度硬约束向情感强凝聚转变,建立常态化谈心谈话机制和接访下访机制,以“拉家常”“谈心事”的方式,及时了解并解决职工关心的问题,做到“谈问题解惑、谈意见解难、谈困难解忧、谈情绪解压、谈风险解危”。建立职工关爱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文关怀,三年来,在春节、“七一”“八一”等重要节点,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复转退军人3000多人次,传递组织关心关爱,增强职工归属感。
三是从“事后处置”向“超前干预”转变,幸福感触手可及。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发展性服务、预防性服务、治疗性服务三个重要维度出发,创新开展“阳光巴士”驾驶员心理健康关爱项目,为驾驶员群体提供全方位的心理辅导和支持,打造可借鉴、可复制的驾驶员心理健康关爱模式,将心理服务融入思政工作,逐步提升职工的心理资本和幸福感。三年来,开展驾驶员家访5万多次,动态了解驾驶员家庭生活情况及变化,及时发现驾驶员心理和意识方面的苗头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解决,深化企业文化认同,消除矛盾情绪。首创驾驶员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以带薪事假为基础的驾驶员重大事项关爱帮扶机制,积极帮助驾驶员面对生活困难、纾解心理压力,超2000人次受惠,有效化解了因“人”而产生的风险隐患,公交运营安全有序。
三、聚焦“铸与树”,以“三带动”推动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让思政工作更具质感
突出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思政工作与主责主业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引导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在落实好中心工作中担当作为,将思政工作的“软实力”变成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一是以先锋示范带动务实善为。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广泛开展“党群共建岗”“退伍军人先锋岗”等创建活动,增强党员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组建以优秀党员、业务骨干为主体的“党建+营运”“党建+安全”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导职工在岗位上创先争优,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省、市级集体荣誉205项,个人荣誉116项,东部公交党委被评为深圳国资国企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深耕15年,精心打造了深圳公交服务行业品牌项目深圳市龙岗区“双十佳”公交文明服务之星、文明公交服务精品线路,选树服务之星280人次,培育精品公交线路75条;开展“端好平安碗,开好平稳车”平稳驾驶工匠评选活动,“平稳工匠”班组占驾驶员班组的72%,有力保障公交运营平稳有序。
二是以劳模工匠带动创新裂变。坚持从一线挖掘、培养、选树先进,先后涌现出全国“十大最美公交司机”1名,省部级五一劳动奖状1项、劳模2人、巾帼文明岗1个,市级巾帼文明岗2个、青年文明号2个、五一劳动奖章7人,区级巾帼文明岗5个、青年文明号2个、劳模1人。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创建深圳市级劳模及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区劳模及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搭建职工创新平台,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5项,实现成果转化9项。“多方期望融合的协同治理体系在公共服务领域建设实践”项目获评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一等成果,“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安全行车辅助系统”入选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城市公共交通新能源与数字科技创新应用项目”,“5G+智慧公交促进绿色发展,赋能低碳城市建设”项目荣获第六届“绽放杯”二等奖,有效激发了职工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
三是以品牌文化带动形象提升。坚持文化铸魂,建设“东部力量·心路护航”工会品牌,通过开展劳模巡回宣讲、心理成长系列沙龙、“飞扬群艺团”进基层等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一心一意·服务邻里”党建品牌,立足主责主业,将党建品牌建设与公交服务提升深度融合,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公交进四区”,针对不同群体出行需求,推出“邻里巴士”“护学巴士”“童行巴士”,提供精准定制公交服务,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出行的向往,荣获“全国交通运输安全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深耕定制公交服务,擦亮品质公交业务品牌,e巴士是全国第一个运用新能源车辆运营的预约定制类公交项目,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影响力最大互联网定制公交平台,吸引超过100多家国内外企业前来考察学习,品牌效应持续放大。
东部公交党委深入实施“433”工作法,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新时代公交企业发展需要深度结合,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建设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健康愉悦的生活环境、安全运营的文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适应于管理的制度环境五个方面,全面构建“安全运营大环境”,切实推动公司经营发展,2023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中的“国企社会责任·先锋100指数(2023)”榜单,2024年入选全国新时代“公交榜样企业”,荣获“全国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示范单位”“广东省企业500强”“广东省服务业100强”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