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国资委关于公开征集“百万英才汇南粤”深圳市属国企2026校园招聘系列活动意见建议的反馈
信息来源:深圳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5-07-30 15:52:43
人工智能朗读:

  近期,深圳市国资委就市属国有企业2026校园招聘工作进行民意征集。截至2025年7月25日,收到3条相关意见建议。现将相关意见建议处理情况反馈如下:

  建议1:

  老师您好,一直关注深圳自己的国企品牌,因为我自身是产品经理出身,我觉得国资应更多加强招聘线上平台的开发和运用,随着AI时代的到来,目前平台建设还较为落后,只是简单的投递功能,却没有人才追踪,人才培养等等,为此我也简单的做出了一点分析:

  01 人才(C)

  痛点:求职信息不对称(难以获取真实岗位需求、行业趋势及企业全景信息)。

  需求:提供知识共享与经验交流平台(如行业干货、面经、职业发展路径参考);掌握企业全景数据(包括产业链定位、公司背景、员工评价、发展前景等)。

  02 学校(A)

  痛点:就业渠道单一(依赖传统校招,企业资源覆盖面不足)。

  需求:动态发布学校信息(如毕业生数据、双选会安排、专业特色展示);吸引优质企业资源,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03 企业(B)

  痛点:招聘效率低成本高(海量简历筛选难,目标人才匹配不精准)。

  需求:获取高校全景数据(院校专业实力、毕业生技能画像);定向招聘工具(精准匹配目标院校/专业人才);后台自动化抓取院校信息,实现“点到点”人才溯源。

  04 政府(G)

  痛点:政策宣发不聚焦(青年人才政策触达率低,信息传播碎片化)。

  需求:建立专属政策宣传通道(整合区域人才政策,精准推送至目标群体)。

  05 协会(O)

  痛点:人才系统不成熟(行业人才流动与能力分布难以追踪)

  需求:构建人才动态跟踪系统(记录从业者职业轨迹、技能升级路径);绘制产业链人才地图(可视化行业人才分布,指导人才策略制定)。根据需求和痛点,我觉得更应该聚焦打通用户与学校、企业、行业、地域之间的职业链路;对用户过往的履历进行全链路的认证,构建真实可信的职场环境。除此之外,因为我们做的是大学生平台,应该更好利用以校友圈为核心,以校友为依托增加招聘内推数量、实现精准就业,全面打造青年人职场交流与发展的供需平台。

  结合上述总结:核心生态协同价值,通过串联人才、学校、企业、政府、协会五大主体:人才获取信息与企业全景视图→学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企业定向高效招聘→政府精准触达政策→协会动态监控人才生态,形成闭环人才供应链路,消除信息壁垒,实现全链路降本增效。

  校友信任链:接入深圳高校校友数据库(如深大、深职院),自动关联企业内推资源;设计校友背书认证体系(区块链存证在职经历,增强履历可信度)。

  全链路人才护照:从“学业履历”延伸至“职业轨迹”,政府端关联深圳人才政策(如落户/公租房);协会端绘制“大湾区校友产业地图”,动态标注深港河套区等关键节点。

  青年人才中枢: 以校友圈为纽带,将“政策-企业-学校”需求注入平台,打造“深圳国资招聘智能体”(例如:输入前海合作区企业岗位,自动匹配深大金融科技校友+政策补贴清单)

  反馈情况:感谢您持续关注深圳市属国企校园招聘工作,并从专业产品经理视角为“菁英聚鹏城”平台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市国资委历来重视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招聘质量,致力于将“菁英聚鹏城”打造成为专业化、品牌化、数智化、生态化的国企招聘与人才服务平台。具体反馈如下:

  您提到的AI赋能、政策精准触达、提升匹配率等建议,已纳入我们2026校园招聘工作平台升级的重点内容,目前正在实施中。 您提出的深化校企对接、构建人才护照雏形、启动校友内推等功能,将纳入我们的平台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将进行详细论证并分步推进试点。对于区块链存证、全景数据对接、动态人才地图等建议,我们将积极研究技术路径和政策环境,在条件成熟时适时纳入规划。

  建议2建议尽早明确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的时间安排和招聘岗位,让更多的高校学生能参与到本次市属国企校园招聘活动中来。

  反馈情况:市国资委正在统筹汇总市属企业实际招聘岗位需求,本年度将于9月份上旬面向社会发布“百万英才汇南粤”深圳市属国企2026校园招聘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具体安排。

  建议3建议进一步提升“菁英聚鹏城”深圳市属国企校园招聘平台功能。

  反馈情况:市国资委根据工作实际,不断加强“菁英聚鹏城”招聘平台功能建设,今年拟推出平台AI辅助招聘等系列功能,持续提高招聘效率。

  深圳市国资委

  2025年7月30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