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深圳机场T3航站楼西翼廊国际化改造工程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机场国际及地区客运保障能力实现扩容增量。8月20日上午9时左右,首批从T3航站楼西翼廊出境的旅客陆续前往登机口,搭乘深航ZH9009航班飞往泰国曼谷。自此,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班近机位登机口由9个增至15个,候机面积增加7000余平方米,国际转国内场地扩充至1100平方米,为机场持续拓展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深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支撑。
从“单翼”到“双翼” 年保障能力提升一倍以上
近年来,深圳机场紧密围绕旅客出行需求和城市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点和旅客量与日俱增。
截至7月底,深圳机场今年国际及地区航线旅客量约280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60.1%,已恢复至2019年的85.2%。预计未来几年,深圳机场的国际业务还将持续稳定恢复,对保障场地和业务流程提出了新要求。此前,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保障场地集中在T3航站楼东翼廊,包括9个近机位登机口和2个远机位登机口,保障能力相对有限。机场当前的国际转国内场地为2018年改造后投用,随着国际业务恢复和中转需求增加,场地资源、通关环境以及旅客体验的提升迫在眉睫。
为适应国际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有效缓解保障压力,深圳机场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T3航站楼西翼廊国际化改造工程,对T3航站楼的场地资源进行系统性挖潜和布局优化。
本次改造主要是将T3航站楼西翼廊调整为国际及地区客运保障场地,增加近机位登机口和扩大候机区域,对相关设施设备进行了升级,并扩充了国际中转场地。西翼廊构建了新的国际转国内中转场地。同时,中转区域的安检、海关通道由2条扩充至3条,并预留1条,有效提升通关查验效能,将助力机场进一步缩短国际中转MCT(最短衔接)时间,便利旅客转机。改造完成后,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客运保障能力提升至约1000万人次/年,相较此前提升一倍以上。
暑期跨境游双向升温 国际及地区单日航班量创新高
今年以来,深圳机场已新开及恢复至墨西哥城、布达佩斯等10条客运航线,加密至东京成田、曼谷、吉隆坡等8条客运航线,国际及地区客运通航点达到45个。在暑期跨境游双向升温的助推下,深圳机场7月单月的国际及地区旅客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近九成水平;8月1日,机场国际及地区单日航班量达到183架次,创下了历史新高。
深圳机场将以T3航站楼西翼廊国际场地启用为契机,持续拓展国际客运航线网络、完善配套服务,会同金融、文旅、交通、通信等行业打造外籍旅客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共同为旅客提供高品质国际出行服务产品,全面提升国际化服务品质与体验,进一步提升国际航空枢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助力深圳扩大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