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东江水,一条赣深线,不仅连接着深赣两地的深厚情谊,更是“特区+老区”携手并进、共谋发展的有力见证。为落实《深圳市与赣州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7年)》,市属国企深圳燃气集团积极响应号召,参与赣州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2月22日,深圳燃气赣州市政中心“光储超充、车网互动”一体化示范站、沙河“燃气+光储超充、车网互动”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站等首批超充站正式投运,标志着深赣两地在超充网络建设领域的合作迈出坚实步伐。 作为深赣对口合作的重要成果,首批示范站充分融合了光伏发电、液冷新型储能、液冷超充、有序充电、V2G(Vehicle-to-Grid,车辆到电网)等先进技术,同时,在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持下,示范站通过AI算法构建起安全高效的车网互动“电力充储放一张网”。赣州市政中心示范站率先应用赣州超充VI(视觉识别系统)标准,按照统一外观、VI标识设计。该示范站共规划24个充电车位,配套75kW精装车棚光伏发电系统、1套100kW/215kWh的储能系统、1套600kW全液冷超充设备、1套60kW直流双枪一体V2G充电设备和10套有序充电桩,有效满足不同类型车主充电需求。沙河综合能源示范站是赣州市首座“燃气+光储超充、车网互动”一体化能源补给站,同时也是深圳燃气充分利用现有加气站创新升级打造的新型交通能源站,可为不同类型车辆提供CNG加注、LNG加注、超充充电、快充充电、V2G充放电等服务。一期超充功率480kW,储能100kW/215kWh,建有87kW车棚光伏系统和1套集超充、储能、快充、V2G等技术的一体化设备。二期将新增建设200kW车棚光伏发电系统和70个充电车位,实现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深赣情深,共赢发展。作为深圳市属国企,深圳燃气集团主动担当,敢闯敢拼,持续巩固深赣两地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新局面,不仅加强了深赣两地的经济联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还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升级,助力深圳扩大市场影响力,展现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担当和魄力。 山高海阔,共创未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未来,深圳燃气集团将借着双区合作的东风,携手各方,以超充为媒,继续将深圳的技术、资本、品牌和渠道等优势,与赣州的资源、空间、市场、要素等优势有机结合,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深圳超充”模式,推动更多高质量、高效益的综合能源项目在赣州落地生根,为新时代“特区+老区”合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4-02-26近日,满载着中国甲辰龙年年货的X8426次中欧班列,从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鸣笛启程,疾驰奔向欧洲地区。这是甲辰龙年粤港澳大湾区开行的首趟中欧班列,标志着深圳中欧班列龙年新春班列正式开行。该趟中欧班列搭载55个标准集装箱,装运涵盖衣服鞋帽、家用电器、日用百货、电子设备在内的约1.5万件、共计505吨的“湾区造”商品,全程12740公里,历时25天左右运抵,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人民,同庆中国甲辰龙年。另外,深圳中欧班列新增发运经同江北口岸出境的中欧班列线路,为企业出境提供稳定、高效、绿色的新选择。 自2020年8月首发以来,深圳中欧班列已成为深圳联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重要的贸易通道。据统计,2023年深圳中欧班列共开行188列,发运货物量19162TEU(TEU:国际标准箱单位),货值达6.5亿美元,新增搭载班列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1140家。2024年,深圳中欧班列持续发力,1月份中欧班列已累计发运1430标准箱,运送生产生活物资约7600吨。 2024年,为充分发挥深圳国际综合物流枢纽中心铁路优势条件,市属国企深国际将积极搭建经营平台,不断拓展货源,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一般贸易、电商等多业态同柜集拼,提升物流服务品质,助力班列业务做大做强,推动更多“湾区制造”商品走向世界。
2024-02-22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2024年2月18日,农历甲辰龙年上班的第一天,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市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深圳巴士集团鹏翔旅运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零差错、零投诉、零事故”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会交通保障任务,为大会的顺利举办贡献了“深巴力量”。 为全面做好本次大会的交通保障工作,深巴鹏翔旅运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巴士集团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以“讲政治,不讲代价;优服务,不出差错;树形象,全力以赴”为准则,通过精细化的管理、高效的组织和严谨的执行,全链条把控每一个任务环节不出现任何纰漏。其中: 在任务筹备环节,我们力求做到以下三个“到位”: 一是组织到位:提前策划,组建专项保障工作组,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各小组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沟通到位:积极与大会主办方、酒店、交通等部门紧密沟通,详细了解大会交通保障需求,合理规划线路,确保参会人员出行顺畅。 三是准备到位:提前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车况良好,同时配备高素质驾驶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全面做好保障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 本次保障深巴鹏翔旅运共投入运力53台,会议期间车辆总运行293趟次,共接送人员3199人次,实现了“零差错、零投诉、零事故”保障目标,再次擦亮“深巴旅运”金字招牌。
2024-02-212024年2月1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深圳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奋进蓝图。《南方日报》推出《打造全国领先的保障房产业集团》一文,展现市属国企深圳人才安居集团高质量发展成就,争当“三大工程”先行示范标兵,打造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下全国领先的保障性住房产业集团发展目标。截至2023年底,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以下简称“深圳人才安居”)累计建设项目113个;筹建保障性住房约28.2万套,供应约12.1万套,占全市同期总量近三分之一;运营保障性住房5.6万套,服务企业超6400家、人才及其家属超15万人… 作为超大城市的深圳,如何解决好年轻人和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问题,让新市民、青年人“住有宜居”?如何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破解城市发展瓶颈?深圳人才安居自2016年6月30日成立以来,始终在全力作答。在上述背景下,伴随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近期在重要会议中多次被提及,深圳人才安居吹响高质量发展新号角——深入实施“一四五一”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好“一体两翼、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争当“三大工程”先行示范标兵,打造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下全国领先的保障性住房产业集团,全力为超大城市解决住房突出问题贡献出宝贵的“深圳实践”。 “新建+改建”双轮驱动 全力跑出保障房建设筹集“加速度” 2023年12月28日,深圳市首批13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集中开工,房源合计1万余套。13个项目中,深圳人才安居项目总数占比六成以上。这是深圳人才安居在保障性住房领域持续加大投资、加快建设、扩大供给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保障性住房相关指示精神,深圳人才安居深挖存量、广谋增量,探索出“合作建设+运营”等五种模式,复合利用供电、交通等七大类存量资源,蹚出一条存量土地资源高水平复合开发的新路。2023年2月,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决策部署,深圳人才安居高效启动城中村改造业务,打造出白石龙村示范项目,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市领导肯定。 在上述背景下,深圳人才安居2023年开工28个项目、竣备28个项目,均创历年新高;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9.3万套,供应4.7万套,占全市同期近五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4.9亿元,同比增长33%,连续三年跨越三个百亿级台阶,在深圳市属国企中稳居第二,充分发挥了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主力军作用。 “金融+科技”两翼齐飞 加速构建保障房可持续发展模式 2022年8月31日,全国首批、深交所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s——红土深圳安居REIT上市,首次发行规模12.42亿元,上市首日上涨29.99%,一举创下发行时点机构投资者网下询价倍数全国最高(133倍)、公众认购倍数全国最高(254倍)、净现金流分派率全国最低(3.95%)三项行业新纪录,开辟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投、融、建、管、退”全生命周期发展新模式。该模式先后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 “金融+科技”两翼齐飞。近年来,深圳人才安居主动适应新型建筑业转型发展大势,在深化科技、数字化赋能上,同样走出一条先行示范路径。2023年6月,全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高层保障性住房小区——华章新筑竣工交付。深圳人才安居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积极探索运用混凝土模块化建筑、建筑机器人、装配式装修、BIM/CIM等技术,初步实现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华章新筑5栋2740套住房项目作为全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高层保障性住房小区,365天建成交付;安居麒龙苑、麟龙苑获首批国家级数字家庭试点;大鹏安居风铃府等4个项目成为省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坪山沙湖项目应用18款建筑机器人并率先在保障性住房领域应用轻型造楼机…… 争当“三大工程”先行示范标兵 奋力向全国领先的保障房产业集团冲锋 与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争当‘三大工程’先行示范标兵,打造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下全国领先的保障性住房产业集团”,已成为深圳人才安居新一年的重要发展目标。在先行示范落实“三大工程”战略部署方面,深圳人才安居将全力以赴多建房、快建房、建好房、管好房,为深圳加快解决住房突出问题贡献力量。 聚焦多建房,深圳人才安居多措并举,拓展优质项目,推动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紧密结合;聚焦快建房,推动工程建设提速提效,全力保开工、保进度、保交付;聚焦建好房,源头管控、科技引领,力争用3至5年培育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板块的核心竞争力;聚焦管好房,做精保障性住房运营核心业务,完善社区邻里商业配套,提供有温度的安居服务。 未来,深圳人才安居将加快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在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深入实践“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和“高品质、便捷化、可负担、全智能”理念,适应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出的更高要求;提升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住房金融等关键环节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多层次REITs+产业链,探索REITs产品创新,助力深圳打造REITs之都。
2024-02-21由市属国企深投控下属深港科创公司开发建设的河套科创中心项目(原名:深港开放创新中心)预计年内交付。站在深港科创开放创新中心项目的最高点眺望,绵延的深圳河如美丽的丝带将深圳、香港紧密相连。作为深圳市重大项目以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首批重点项目之一,河套科创中心终于整体收官在望。河套科创中心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首批示范项目,定位为河套合作区生命科学研发平台,建成后将为河套合作区新增一批高端科研空间,吸引国际高端生命科学项目进驻。 湾区地标 打造科技创新主题特色平台 河套科创中心项目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最高主楼127.5米,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也是新时代深港“跨境、跨制度、国际化”深度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深圳“双区”驱动的重要支撑。项目造型犹如阶梯,由深圳河向河套合作区不断抬升,形成不同高度的屋顶公共空间,同时秉承开放共融理念,在建筑形体上予以拆分,9栋单体相互呼应,形成错落有致的内部格局,实现“秩序与自由的统一”。9栋独立科研模块均配有室内交流共享空间——“探索之眼”,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科学交流与碰撞空间,通过空中连廊将屋顶花园连为一体,给人曲径通幽处的景观体验,打造“屋顶上的科学家乐园”。 技术先行 科技助力项目攻坚克难 由于河套科创中心项目定位高、建设难度大、时间紧迫。项目团队克服了单体多场地小、近海地质条件差、穿插施工难度大等一系列考验。自2021年开工以来,项目遇到了基坑开挖涌水涌砂、连廊提升碰撞幕墙等技术难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钢结构轻量化模型应用技术,自主研发国内领先近海深基坑承压水综合控制技术,并通过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及高空散装施工技术,强化质量管控、提高施工安全系数,为安心、优质工程的建设保驾护航。 项目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建立垃圾再生利用示范基地,对建筑垃圾分门别类采用不同工艺处理,循环利用实现变废为宝,为绿色经济的发展作出相应贡献。目前,现场100多名建设者正以高效有序的节奏穿插施工装饰装修与二次结构,团队将继续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为深港进一步夯实科技创新平台提供有力支撑。
2024-02-21近日,全球首艘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安妮马士基”轮首航深圳港盐田港区,这也是甲醇动力集装箱船首次在全球主干航线上运营,标志着深圳港在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上迎来了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甲醇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的特点,被誉为“液态阳光”。马士基是全球首家订购甲醇燃料船舶的集运公司,“安妮马士基”轮是马士基订造的18艘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中的第一艘。该轮全长350.6米,宽53.5米,型深33.2米,最大载箱量超1.6万标箱,配备全球最大功率双燃料动力主机,以甲醇为主燃料。“安妮马士基” 轮被部署在亚欧航线,盐田港区是其离开中国前的最后一站,之后将满载货物开往欧洲。为保障“安妮马士基”轮顺利首航,盐田港区做好充分准备,并优化作业流程,以适应新型船舶的靠泊要求。同时,在该轮停靠期间,港区全程使用岸上供电设施向船舶提供船上所需能源,可满足船上加热、通讯、照明等需求,实现船舶停靠期间的“零排放”“零污染”“零噪音”。 目前,盐田港区共有亚欧航线近35条,平均每天有高达4条亚欧班轮开往欧洲。同时,港区具备天然的深水良港优势,拥有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近18米深、475米宽,常年不冻不淤,可实现20万吨级船舶全天候、双向通航的天然航道,以“零时差”“零潮差”满足超大型船舶的高效进出,是保障船舶“一次引航”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此次“安妮马士基”轮的靠泊,为国际航运开创了新的绿色航运解决方案,也是对盐田港区深耕智慧绿色港口的认可。
2024-02-20近日,市属国企特区建工集团旗下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再进阶,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全面投产,标志着项目进入精细运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是深圳首个优质产业空间试点、深圳首个二三产业混合用地试点、深圳首个专精特新产业园和深圳首批“工业上楼”试点。项目首批高标准厂房已于2023年12月完成竣工备案验收,截至目前,已完成25家企业共40套厂房的交付工作,交付面积超14万平方米。国立智能、华一精品、宽田科技、弘丰创新、华谊飞虎等入驻企业正紧张有序地推进装修、搬迁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计划于近期投产。得益于高标准的产品设计和高效率的服务支撑,园区首批投产企业从接房到启动生产不到60天,7天左右完成搬迁并顺利投产。得益于高标准的产品设计和高效率的服务支撑,园区首批投产企业从接房到启动生产不到60天,7天左右完成搬迁并顺利投产。 创新实践屡获点赞 作为全市先进制造业园区标杆和“工业上楼”典范,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领衔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试点改革,探索二三产混用地新模式,屡次被点名表扬。2021年4月6日,深圳市发布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试点改革方案,提出按“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提供”的供给模式,建设一批高品质、低成本、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优质产业空间。该方案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经济特区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之一进行宣传推广。作为全市首个优质产业空间试点,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率先采用“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提供”的供给模式,打造高标准厂房,助力夯实新型工业化发展承载力。2023年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文推广“工业上楼”、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新模式等22条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上榜”,“低成本开发+高质量建设+准成本提供”创新模式再受肯定,项目首先破局的“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新模式”作为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获全国推广。 三生融合先行示范 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总占地面积约8.84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其中高标准厂房约34万平方米,同时配建宿舍、酒店和生活配套,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型制造业园区。高效建造、高质交付是践行“三生融合”理念的关键。依托特区建工集团自主研发的高装配率施工生产体系,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项目实现高标准厂房的工业化批量快速建造,成功实现拿地1个月总包施工入场、9个月预售、18个月交付。项目突出大平层、宽柱距、重荷载、高层高等高标准设计,并提供“通用化+定制化”的空间解决方案。根据企业工艺流程、技术创新需求,项目为艾克瑞电气、威远精密等专精特新“小巨人”,柯赛标识、国立智能等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解决其个性化空间需求。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约18亿元,2栋、3栋等首批高标准厂房建成交付的同时,1栋高标准厂房、配套宿舍也正稳步推进建设,预计今年竣工交付。 赋能发展锻造标杆 当前,深圳正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和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以下简称“三化三性一力”)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积极响应省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部署,紧扣“20+8”产业集群,持续导入高端产业和先进产能,全力建设符合“三化三性一力”要求的新型工业化优质空间载体。项目瞄准高端高质高新,持续强化“招商前置+定制化建设”模式,截至目前,已招引35家优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占比约88%,同时在产业集群融合集聚上持续发力,推动项目主导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已初步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产业生态。 为企业提供空间要素保障的同时,项目还将通过自身能力建设和整合优质合作资源,以全周期、全方位的服务,赋能企业发展。以智慧园区运营平台建设为抓手,项目将运用BIM、数字孪生、AI、物联网等技术,建设“工业上楼”智慧园区平台,并协同优质专业资源,打造绿色运营、低碳节能的智慧型园区。同时,联合各领域运营服务合作伙伴,构建市场、技术、人才、金融、政务等增值服务,助力企业“专做精、精做强、强上市”。 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迎来首批投产企业,既是里程碑,更是新起点。自落地以来,项目持续在打造土地节约集约、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完善、运营管理高效的新型制造业园区上进行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后续项目将持续锻造运营服务能力,与企业双向赋能,相融共生,携手为深圳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 征程如虹,奋斗以成。在强化深圳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头雁”引领作用的同时,特区建工集团努力践行争当全球领先的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守护者”使命,高质高效推进全市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试点改革和“工业上楼”行动计划,已布局龙岗宝龙、平湖、园山,以及宝安、光明、龙华、大鹏、盐田、坪山等区域,在建面积超过140万平方米。 未来,特区建工集团计划总投资超过470亿元,为深圳“工业上楼”提供约3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保障先进制造业企业对于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产业空间的需求,同时聚焦低空经济等深圳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以实际行动为打造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应有贡献。
2024-02-19近日,光明科学城香港运营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科学城香港运营中心)在香港科学园正式揭牌。作为市属国企深业集团旗下首个入驻香港北部都会区的科创服务企业,光明科学城香港运营中心旨在打造面向全球开放共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窗口,搭建粤港澳学术、科研合作交流的平台,深化粤港澳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的载体。 光明科学城香港运营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深圳与香港在科技创新合作领域开启新的篇章,为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增添新的动能。未来,光明科学城将协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积极与香港及国际先进科研规则对接,推进深港两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绘就科技重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美好蓝图。
2024-02-182024年1月18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2023科技先锋榜”评选活动最终揭晓获奖名单。特发智慧小梅沙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创新和行业影响力,荣获“年度新锐产品”称号。 中国网作为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直属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并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而“科技先锋榜”评选活动更是被视为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此次智慧小梅沙能够脱颖而出,获得“年度新锐产品”称号,无疑是对其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强化数字科技赋能的肯定。 智慧小梅沙的核心理念在于补足“文旅服务资源池”线上线下文旅资源,优化“智慧服务平台”功能建设,完善“智慧监管平台”应用体系,并打造“智慧营销平台”消费场景,以发挥平台的有效应用。产品以“智慧+”为核心,通过优化文旅资源配置、促进各类要素的融通融合、推动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开放共享,构建了一个智慧化文旅数字生态系统。这不仅为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还促进了技术手段的应用、数字化产品的创新以及文旅企业管理模式的升级。 未来,特发小梅沙将继续深化信息技术与小梅沙文旅更新项目及企业的融合创新,加速企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建设。通过场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品牌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能力,发挥国有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助推全区主要涉旅企业、重点文化场所智慧化升级。
2024-02-02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今年1月深圳港集团所属深圳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强劲增长,完成138.57万标箱,同比增长21%,其中盐田港区同比增长16%;大铲湾港区同比增长60%。集团围绕深圳建设“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持续发力,完成汽车出口约5000辆,占深圳全港86%,其中小漠港区完成新能源汽车出口3874辆,刷新深圳港单船最大出运量,喜迎首月“开门红”。 新年伊始,深圳港集团协同深圳三港区,积极努力克服外贸需求疲软、红海危机等因素影响,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港区运行持续向好。一是开拓货源新市场,加强班轮公司联盟合作。新增盐田港-北美、大铲湾港-东南亚等外贸新航线,创新开展珠三角支线港内外贸同船运输业务。持续拓展内陆地区市场,加快开通华中、西南等地内陆港,新开通大铲湾港区“株洲-大铲湾”海铁联运首条班列。发挥华南跨境电商快线优势,每天带动近百万个包裹出口。二是拓展新业态,增创外贸新货品。发挥深圳港集团冷链产业优势,打通直通南美、东南亚外贸航线,开展车厘子、榴莲等水果冷链进口业务。发挥欧美等国际航线密集优势,拓展东南亚、“一带一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积极引导珠三角新造集装箱通过驳船集运至盐田港区堆存,减缓红海危机造成的集装箱紧缺,为节后货物出口储备箱源。抢抓“新三样”出口新机遇,加大锂电池、太阳能光伏、储能柜等出口力度,比亚迪“开拓者1号”滚装船首航挂靠小漠港区,突破性完成单船新能源汽车出运量。三是优化港区服务和通关,大力提升运输效能。盐田港区新推出提退场柜24小时自动验放服务,每日出口重柜预约额度提升15%,助力春节前高峰期顺利出货;同时积极协调海关,支持进口水果优先查验放行,保障冷链进口的高效畅通;实施“海港当日畅通流行动”联动,推动生鲜水果、植物种球、危险品等时效高货物最快实现当天卸货、当天提柜。 今年,深圳港集团将充分发挥港口枢纽、物流通道、贸易网络等独特优势,加强深圳港区协作联动、协同发展,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紧迫感,努力在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