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至18日,第十七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简称“金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本届金博会以“凝聚金融新动能,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置金融服务、金融科技、国际金融三大展区和产融对接、人才交流、金融科普三大专区,为企业提供促进交易、招才引智、合作对接的专业服务,助推深圳金融业持续奔涌向前。金博会期间,多家市属国企集体亮相,为金融服务实体“添砖加瓦”,展现了深圳国资国企澎湃的金融活力。 今年是深投控组织所属金融企业联合参展的第七年,旗下深高新投、深圳担保集团、国任保险、深圳资产、深投控资本、深天使、投控东海、力合科创、微众信科等企业集体亮相,尽展公司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先进科技金融服务的新模式、新成果,吸引不少参展人士驻足了解。深投控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大力打造科技金控平台,公司金融板块业务涉及证券、保险、担保、资产管理、产业投资基金、征信等多个领域,构建起了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为深圳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提供强大支撑。 此次展会,国信证券展厅集中展示了一批具有典型性、创新性、先进性的优秀企业创新服务案例,这也正是国信证券始终坚持植根实体经济的具体展现。国信证券在坚持公司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勇担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的双重社会责任,积极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聚焦金融帮扶、产业帮扶等七大帮扶“组合拳”和多项公益行动,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本届金博会上,国信证券展厅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到访,工作人员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让投资者们更清晰地了解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现场还邀请了国信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就2024汽车行业策略进行分享交流。 深圳联交所秉承“阳光交易,价值发现”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股权转让、资产处置、增资扩股、物业租赁、登记托管、不良资产处置、债权转让、项目招商、投融资服务及其他创新业务,创新产权交易服务模式,整合汇聚资源,畅通要素流动,打造全国性产权交易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本届金博会期间,深圳联交所在金融科技展区布展,推广了5G技术在产权交易领域示范应用场景,展示了2023年在促进农产品流转方面的创新交易成果,提供了跨市场的综合金融服务和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方案,以客户为中心,构建智慧、安全、完整的服务生态体系。
2023-12-22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深圳能源集团在国内率先进入垃圾焚烧发电领域,进行了诸多先锋探索,前瞻性地建设了一批精品垃圾焚烧发电厂,率先实现设备国产化,不仅排放标准全面优于“欧盟标准”,还打造成为集固废处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工业旅游“四位一体”的现代化能源生态园,实现了“建一座工厂,还一个公园”的睦邻共生发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积极助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 二、主要举措 (一)敢闯敢试,证明垃圾发电在中国行得通 深圳能源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国企担当,先行先试,率先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试水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担负起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的探索先锋。面对困境,深圳能源集团攻坚克难,逐一解决问题,消化吸收后,率先在业内进行国产化研发。2003年底,中国垃圾焚烧发电国产化示范工程——深圳盐田垃圾发电厂终于建成投产,开创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装备国产化的先河。深圳能源集团用四年的时间,解决了国外设备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难题,证明垃圾焚烧发电在中国行得通,也拉开了行业发展的序幕。 (二)勇于创新,证明垃圾发电在中国行得好 深圳能源集团在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领域进行专业的深耕探索,持续推动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深圳能源集团在业内率先成立技术研究院,打造了广东省城市固废清洁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固废处理工程实验室、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城市废弃物能源再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1+4”科技研发平台。自主研发次高温次高压技术、中温超高压再热技术、焚烧发电全自动控制系统,不断突破了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2012年,采用深圳能源集团最新自主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深圳宝安二期垃圾发电厂投产,烟气排放指标全面优于欧盟标准,厂区如花园般干净整洁,“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管理最严”在业内引发轰动,直接推动中国垃圾发电的产业升级,实现了中国垃圾发电“从跟跑到领跑”的蝶变,证明垃圾发电不仅在中国行得通,而且可以行得好。 (三)睦邻友好,去工业化重新定义垃圾发电 深圳能源集团在业内率先提出“建一座工厂,还一个公园”理念,推行垃圾发电项目去工业化设计,让工业厂房与自然环境高度协调融合。深圳能源集团率先建设“没有围墙的电厂”,烟气排放数据开放透明,全天候实时公开展示,市民可以走进电厂近距离感受空气质量。精心打造花园般的厂区,精心建设主题鲜明的科普教育馆,精心设计市民参观路线,将传统垃圾发电厂升级为集垃圾发电、科普教育、绿色旅游、休闲娱乐“四位一体”的现代化能源生态园,实现垃圾发电设施向地标性、邻利性的新型市政开放设施的转变。深圳能源集团在旗下的深圳盐田和南山垃圾发电厂创新打造了“离垃圾池最近的咖啡厅”和“离烟囱最近的天空吧咖啡厅”,以崭新和独特的体验颠覆市民对垃圾电厂的传统认知,彰显了公司对自身排放标准的高度自信,也让垃圾电厂成为“网红打卡地”。 (四)润物无声,打造有温度的开放共享品牌 深圳能源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垃圾焚烧发电与科普教育结合起来,配套建设了垃圾分类、循环再生利用、垃圾处理历史等不同主题的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电厂开放日活动,开设环保课堂,通过展览、多媒体、游戏体验结合等方式,让市民在“看现场、听知识、问答疑、闻味道”的体验中亲身感受当代环保技术,提升环保意识。同时,深圳能源集团持续多年坚持开展关爱环保工人爱心活动,向环保工人捐赠爱心物资,向“城市美容师”传递城市的温暖。 三、案例成效 (一)引领行业标准技术提升 深圳能源集团主编参编垃圾焚烧发电国家行业标准55项,获授权专利408项。公司拥有225吨级-1100吨级各种规格的自主炉排炉装备技术,其中单套设备可服务125万人口的1100吨级垃圾焚烧炉技术国内独有、国际领先。 深圳能源集团旗下宝安能源生态园创造了吨垃圾发电量全国最高、厂用电率全国最低纪录以及431天连续安全运行世界纪录,荣获行业首个、深圳首个“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龙岗能源生态园是行业内唯一入选国家重大工程档案项目,2023年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深圳能源集团所属环保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中国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中国环境卫生行业企业信用评价最高级等权威认可榜单,荣获“中国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全国质量标杆”。 (二)树立行业最严环保标准 得益于先进的烟气净化设施和超净污染控制技术,深圳能源集团旗下垃圾焚烧发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平均浓度仅为4.1mg/Nm³、57.9mg/Nm³、2.6mg/Nm³,二噁英仅为0.008ngTEQ/Nm³,远优于欧盟标准,直接推动了全球最严地方标准——深圳标准的建立。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在504家垃圾焚烧企业参与的“2020年烟气减排控制能力评比”中,龙岗能源生态园排名第一。 (三)形成可复制推广深能方案 深圳能源集团率先倡导并践行的“四位一体”运营模式,荣获2019年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年度大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焚烧发电深能方案。目前,深圳能源集团在深圳地区的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16200吨,助力深圳成为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全量焚烧的超大型城市。已在广东、湖北、福建、河北、山东、辽宁等省份建成投产固废处理项目34个,投产(含试生产)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4.39万吨,固废处理规模排名全国第4。 (四)破解行业发展“邻避效应” 深圳能源集团依托垃圾发电厂,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常年持续开展开放日活动,传播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建立睦邻友好社区关系,累计接待社会公众超19万人次。其中盐田能源生态园获评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广东省环保设施开放先进单位、广东省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外观设计获评“意大利国际设计大赛金奖”,获誉“最美垃圾发电厂”。南山能源生态园获认定为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深圳市五星级工业旅游示范点。龙岗能源生态园入选美国耶鲁大学出版《About Architecture(关于建筑学)》一书,被誉为55个全球建筑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深圳能源垃圾发电创新发展模式得到中央电视台、省、市多级权威媒体的多次专题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为破解行业“邻避效应”树立了标杆。
2023-12-2212月19日,市属国企深圳机场集团举行“深快线”品牌发布活动。在国内主要枢纽机场中首次联合多家航空公司,推出综合性、高品质的航空快线产品,一次性推出13条航空快线,实现深圳至国内前十大机场公商务快线全面升级。此外,继2019年后,深圳机场今年累计旅客量已再度突破5000万人次,客运业务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航空主业高质量发展和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开启新阶段。 “深快线”探索国内航空快线产品新模式 深圳机场以年旅客吞吐量重回5000万人次为契机,在国内主要枢纽机场中首次联合多家航空公司推出综合性、高品质的航空快线产品,打造全新“深快线”品牌,进一步提升深圳机场客运发展竞争力和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深快线”品牌整合了航空出行生态圈多主体、全链条资源,在以往国内航空快线产品“机场+基地航司”协同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更加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打造了国内参与航司最多、覆盖城市最广、航线数量最多的快线产品。首批参与的机场和航空公司已达到35家,一次性推出快线达到13条。 首批运营的“深快线”为深圳至北京首都、大兴、上海浦东、虹桥、成都双流、天府以及杭州、南京、重庆、西安、昆明、海口、青岛13个国内机场的往返航线。每天计划航班累计超过600班,在深圳机场单日客运航班量中占比超过50%、宽体机运营比例达30%,具有航班频次高、宽体机比例高、时刻整齐等特点。此次推出的13条“深快线”中,深圳往返北京、上海两场日均航班均过百班,深圳往返成都、杭州、南京、重庆等方向的日均航班也接近或超过50班,高峰期各条快线将实现深圳始发每半小时一班的“公交化运营”。服务配套上,深圳机场协同13家机场,为“深快线”旅客提供了专属值机柜台、安检通道、行李转盘等服务,同时联合航空公司为“深快线”旅客提供免费改签、即改即走的无忧畅行服务,进一步满足旅客多元化需求。推出“深快线”,构建覆盖国内主要城市群的航空快线,有助于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国内主要城市群高效连通,助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入澎湃动力与活力。 国内航线旅客量超过2019年水平 今年以来,深圳机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持续织密国内、国际客运航线网络,航空主业发展势头良好。 国内航线方面,深圳机场围绕公商务出行增加和旅游出行市场恢复,强化航线网络与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城市群的航线通达性。根据国内各地旅游季节性特点,拓展深圳至林芝、喀什、包头等地直飞航线,并新增至怀化、河池、昭通、白山、满洲里、文山、吕梁等国内客运航点。目前,深圳机场国内客运通航点已近130个,其中国内航线旅客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同时,深圳机场服务“一带一路”合作和扩大对外开放需要,着力打造重点突出、覆盖适宜、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线网络,恢复和拓展深圳至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巴塞罗那、米兰等22条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通航点达到35个,覆盖全球五大洲。目前,深圳机场每周出入境客运航班超过600班。航线数量增加带动了机场客运业务持续回暖,也吸引各航空公司持续加大在深航线拓展和运力投放力度。 目前,深圳机场客运航班宽体机比例由2019年的13.4%上升至17%,今年单日旅客量最高超过18万人次,刷新机场单日客流纪录,充分彰显了深圳城市活力和旺盛的航空出行需求。加快业务发展的同时,深圳机场聚焦旅客视角,促进全流程服务提档升级。在国内机场中率先实施航班截载时间优化、升级推出机场“一号通”服务、打造网约车室内候车新体验和出租车人人有座新模式、升级机场免税服务,通过打好服务“组合拳”,为旅客美好出行“加分”。未来,深圳机场将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的航空运输网络,持续对标一流,提升服务品质,全力建设世界一流国际机场,为深圳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2023-12-21一直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工业空间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加以保障,“工业上楼”是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和产业提容需求的双重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战略性的创新和突破。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率先示范,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创新、创业、创投“三创结合”,投入与产出、运营与财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率“三个平衡”,探索走出一条高品质、低成本、定制化的厂房空间供给新路径,为全国在产业空间保障上提供可借鉴的“深圳样本”。 12月18日,首届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企业家交流会在新桥东项目展厅举办,本次交流会由深圳市宝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以“遇新桥·见未来”为主题,重点推介园区产业、金融、人才、政务服务,打造先进制造业生态体系,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为深圳“工业上楼”园区运营作出先行示范。 一半山水一半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毗邻凤凰山和洪田火山两大森林公园,长流陂、七沥、屋山、凤岩四个水库环绕,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3栋摩天厂房在绿水青山间拔地而起。已封顶的产业园一号园区,将为深圳先进制造业提供2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目前,一号园区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机电安装以及收尾工作,将于明年3月交付使用。 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由宝安区政府与市属国企深投控合力开发运营,是深圳国家高新区宝安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圳首个平方公里级“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和首批“工业上楼”先行示范园区。瞄准500亿元投资、5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实现500亿元GDP的“3个500”目标,锚定全球标杆产业园的定位,着力打造制造业上市企业总部基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基地。 产城融合,一个园区就是一座城 新桥东项目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拥有机场、码头、高铁、城际、高速、地铁六位一体的交通。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总建面超500万㎡。其中厂房约183万㎡,研发空间约63万㎡,居住空间约138万㎡,其他配套空间约34万㎡,配备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设施、星级酒店、高端商场、街区商业、文体设施、社区医疗等,聚合研发设计、中试成果转化、生产制造、产品展示、总部办公、生产配套等功能于一体,营造“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栋楼就是一条链,产业园就是生态圈”的优质产业环境,为先进制造企业打造一座产业新城。 为了能上楼,上好楼,新桥东项目在空间安排、功能布局、体制机制设计上打破传统,通过模拟仿真优化装卸车位和电梯等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创建配备智慧物流平台、多首层等新模式,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全面感知、智能调度,达到预约、监测、管理和实时调度有机协同,形成智能化物流运营管理系统,达成整个物流体系流程最短、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目标。 “上下楼”链接高质量发展“上下游” 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重点布局工业母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智能机器人四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智能终端、激光和工业母机三大产业集群,正依托广东省激光产业协会、深圳市工业自动化学会、深圳市传感器与智能化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深圳市智能终端产业协会等平台搭建更丰富的产业生态。项目组建了专业招商运营团队,深入开展招商前置调研,精准描绘产业招商图谱,创设一套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工业上楼产品标准,结合宝安区出台的专项政策,全面拓展招商渠道,从产业研究、产品设计到产业政策,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深圳市独角兽企业培育基地(宝安区)已在园区挂牌。截至目前,已对接721家企业,其中一批企业拟进驻。 合力为“黄金内湾”镶上“金珠” 目前,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锚定全球标杆产业园的定位,奋力打造助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七好”园区,为“黄金内湾”镶上“金珠”。在服务提升方面,新桥东项目充分发挥宝安区和深投控资源优势,设立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将优质的服务资源,带到园区企业中间,送到企业员工身边。新桥东项目打造产业协同、综合能源、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人才导入等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平台,助力赋能企业发展;并将设立百亿产业基金,实施精准滴灌,支持入驻企业发展,形成创新、创业、创投“三创结合”的运营体系。 未来,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将按照深圳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部署,锚定先进制造业产业核心竞争力,高标准推进园区建设,同时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运营效能,让企业落得下、建设快、发展好,以“工业上楼”+“山海融城”双示范双创新,奋力打造全球标杆产业园,为深圳打造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贡献力量。
2023-12-21一、案例背景 城市现代化,交通要先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城市才能健康发展。”而城市轨道交通,更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作为深圳轨道交通事业的“主力军”,深铁集团加大力度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技术装备现代化、运营服务现代化,更好地满足民生需求、保障城市运转、服务发展大局。 二、主要举措 (一)织密城市区域联络网 大幅提升公共交通可达性 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深铁集团持续优化与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相适应的轨道网络布局。2022年开通的“五线三枢纽”聚焦区域联动、城市群协同,展现了高质量的布局规划水平。地铁6号线支线的开通构建起深圳主城区至东莞1小时交通圈,深化了深莞一体化建设发展。地铁11号线福岗区间将宝安、南山区域连接至东部交通网中。作为西部轨道交通骨干线,地铁12号线进一步加强南山区与宝安区的交通连接。地铁14号线、16号线的开通,实现东部中心内聚外联,为深圳实施“东进战略”、促进区域经济提速注入了强劲的交通动力。 同步开通的三大综合交通枢纽更是串联起线路,赋能乘客出行提速升级。岗厦北枢纽将全市两条地铁快线全线贯通,极大提升了东西部地区与中心城区的通勤效率。黄木岗枢纽连接7号线与14号线,充分发挥了区域内部、区域间的交通疏解功能。大运枢纽实现了3号线、14号线、16号线及深大城际(在建中)四线交汇,覆盖深圳市东部发展轴和北部发展带,极大方便东部区域居民与中心城区的往来。 (二)智能建造+绿色建造 科技赋能打造轨交新工程 在“五线三枢纽”的建设过程中,深铁集团广泛应用BIM/CIM、渣土分离、光伏发电、环保控制等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开创多个国内地铁建设先河。作为深圳拥有首条穿海隧道的地铁,12号线的建设不仅首次采用了泥水盾构机掘进,还采用了国内领先的土压平衡/TBM双模式盾构工法。地铁14号线施工盾构数量多、渣土外弃量大,深铁集团与施工单位推动盾构渣土减量化、资源化发展,荣获国际隧道协会2021年度超越工程奖。岗厦北枢纽在国内外明挖地下结构中首次实现了大跨无柱的空间条件,黄木岗枢纽实现了国内最大规模的运营车站贯通建设。 岗厦北枢纽建设全周期采用BIM模拟+三维扫描机器人+人工等组合测量模式,实现了天眼部分5250多个曲面镂空铝板的零误差安装。大运枢纽在枢纽10550吨钢结构雨棚设计施工中,采用有限元结构分析,并在全过程应用BIM技术,将15天工期缩减至3天。6号线支线全线采用BIM辅助设计,有效避免因各系统相互牵制导致的重复施工。 (三)数智融合提升新效能 优化乘客出行服务全链条 秉承“从心出发、为爱到达”的服务理念,深铁集团以数智赋能着力打造以乘客为中心的智慧服务体系。2022年新开通的128公里地铁线路中,有126公里为全自动运行线路。地铁12、14、16号线及6号线支线均采用目前最高级别GOA4全自动驾驶技术,车辆具备自动化运营、故障自诊断、事件及时预警等功能,能有效提升运营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组织灵活性。此外,新增的4条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列车还配备了手机无线充电设施,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在支持扫码过闸的基础上,新开通线路车站还配备了“刷脸”过闸、免费群体“刷手”过闸功能,并实现了“脸码互通”,过闸进站变得更为高效便捷。车站还引入自研的AI数字客服,打造智能客服中心。乘客可通过人机互动,获得更为高效的自助式服务,实现车站服务的自助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四)以枢纽赋能站城一体 融合城市风貌打造新地标 秉承“轨道+TOD综合开发”的理念,深铁集团着力将三大交通枢纽打造为空间融合、站城一体的先行示范案例。岗厦北、黄木岗、大运枢纽分别以“深圳之眼”“鹏城之光”“湾区之舞”为设计理念,各具特色地塑造出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作品。岗厦北枢纽将核心天井作为基点,引入数学原理上的“费马螺线”作为设计理念,将核心换乘区的中心景观构建成统一、极具冲击力的空间形态,充分体现了深圳“汇聚、包容、国际化”文化特征。黄木岗枢纽通过天窗、中庭将自然光引入地下四层,形成主要“光谷”特色,为市民营造悠然惬意的生活氛围。大运枢纽将自然光由室外引入室内、由地上引入地下,提升了枢纽空间的通透感及舒适感,营造出了开敞、自然、宜人的生态空间。 三、案例成效 (一)城市交通通行能力跃上新能级 2022年,深圳地铁12、14、16号线、6号线支线、11号线福岗区间共128公里建成通车,创下全市地铁开通线路里程的新纪录。全市9个市辖区实现了地铁全覆盖,城市交通通行能力跃上新能级。从福田到坪山仅需40分钟,进一步提高深圳居民的出行便捷幸福感,助力城市内域连通与产业发展。目前,深圳市地铁线网里程达547.4公里,位居全球城市第一阵营,全市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达559.1公里,线网建设密度居中国内地城市第一。 (二)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再提升 2022年全年,深圳地铁全线网运送乘客17.49亿人次,日均客流497.4万人次,全市地铁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例达63.9%,同比增长3.5个百分点。2023年1至9月,深圳全市地铁日均客运量721.4万人次,同比增长53%,单日最高达933.7万人次,全市地铁公交出行分担率增至70%。地铁客运强度、智慧出行占比等运营指标位居2022年中国内地城市第一。 (三)三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湾区轨道交通“新样板” 岗厦北、黄木岗、大运三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了新型地铁公共文化空间和建筑艺术作品,展示深圳“先行示范”的气质与风貌。黄木岗枢纽的“V柱空间”荣获2022年“ITA地下空间创新贡献奖”,岗厦北“深圳之眼”成为城市新地标。 未来,深铁集团将紧扣“服务大局、服务城市、服务产业、服务民生”的定位,加快建设规模体量庞大、保障有力的轨道交通系统,加大力度提供普惠优质、人民满意的轨交运营服务,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为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12-20近日,光明实验幼儿园校外科普教育基地揭牌。该基地位于市属国企人才安居集团旗下光明人才安居工程开发建设的万丈坡保障性住房项目,是深圳首个用于建筑建造科普教育的校外基地。万丈坡保障性住房项目位于光明区光明街道华夏路与牛山路交会处西南侧,占地面积约1.69万㎡,总建筑面积约11.63万㎡,规划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共计920套,同时还配建一栋9班幼儿园,社区菜市场、便民服务站、文化活动室、社区警务室、通信汇聚机房等公共配套设施。项目于2022年5月开工,并计划于2025年11月完成竣工。 万丈坡保障性住房项目启动初期,光明人才安居公司积极贯彻落实人才安居集团党委“共建+共创”特色党建理念,整合参建各方专业力量,主动加强与光明实验幼儿园的联系、联建,采取多项“共建+共教”举措,助力幼儿园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和幼儿科普教育工作高质量开展。以机电、安全工程师为主成立志愿服务队,不定期为幼儿园提供水电维修、安全检测等服务。揭牌活动中,光明人才安居公司向光明实验幼儿园捐赠房屋建造科普书籍、教学积木、望远镜等科普教学物资。新获聘的光明实验幼儿园兼职科普老师为小朋友们开展首次房屋建筑科普授课。万丈坡保障性住房项目部人员通过有趣的房屋建造动画视频,采用边聊天、边介绍、边互动的方式,科普房屋建造小知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未来,人才安居集团将联合各参加单位的工程师一起,以项目“共建+共创”特色党建为平台,共同开发房屋建造主题科普课程,持续开展科普教育服务,共创良好施工环境。
2023-12-20近日,市属国企深业集团顺利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英国标准协会(BSI)颁发的合规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成功通过GB/T 35770-2022 /ISO 37301:2021《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双标”评审。此次认证,深业集团以突出成绩通过认证机构现场审核,标志着深业集团的合规管理水平达到国际和国家“双标”要求,企业合规管理迈上新台阶。 2021年11月,深圳市纪委监委、市国资委、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市属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试点防范廉洁风险工作的方案》,将深业集团列为四家试点国企之一。2023年5月,深圳市国资委印发《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推进合规管理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深业集团列为合规管理示范引领类企业。2023年8月,深业集团获深圳市纪委监委、市司法局、市国资委授予“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推进合规管理示范引领类企业”荣誉。作为合规试点企业和示范引领类企业,深业集团严格落实相关要求,构建全领域覆盖、全层级穿透、全员高度认可的合规管理体系。本次认证范围覆盖公司全部主营业务,认证领域为主营业务涉及的11个合规领域。通过认证,深业集团对标国际、国家标准,对企业合规管理体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与评估。 未来,深业集团将以贯标认证为契机,高标准推进合规管理工作走深走实,持续提升合规管理体系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高质量合规建设为企业发展强基固本、赋能增效。
2023-12-20近日,第四届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公布。市属国企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的4个项目获得荣誉奖项。其中“城市工程安全生产管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评一等奖,“超大城市台风灾害事故链情景构建及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核安全级高能管道破裂预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韧性城市标准体系构建及关键技术标准研究”3个项目获评二等奖。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是面向全国安全生产领域,由各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专业服务机构以及专家、学者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社会团体,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其设立的安全科技进步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的安全生产领域唯一的全国性安全科技奖项,奖励在安全生产领域中为基础理论和管理方法研究、技术标准制定、科学技术发明、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设施设备技术改造和创新、技术应用与推广、安全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以上获奖项目紧扣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主题,以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为目标,遵照“智能化、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原则开展技术研究与实战论证,为全国城市安全发展过程中日渐叠加的新风险和新挑战带来宝贵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建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广泛的推广价值。 通过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深圳城安院牵头负责的“城市工程安全生产管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突破信息与管控壁垒,实现城市工程安全一体管控、效能跃迁,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该项目以城市工程安全为聚焦点,创新城市工程安全生产管控体系及模式,研发了城市在建工程海量风险源“空-地”智能识别与管控技术及城市既有工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与管控技术。该项目研究成果在深圳、珠海等市取得城市级应用,为地区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社会效益显著。 “城市工程安全生产管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全面支撑城市级安全管理与应急平台的体系架构,在深圳全域得到应用,构建城市安全新格局。项目成果进一步应用于大湾区两个国家重点自贸区的城市建设,实现了前海连续5年0伤亡责任事故,横琴事故率下降50%,大幅提升了大湾区在建/既有工程安全水平。“城市安全”已成为全球范围的研究热点,2020年教育部新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该项目成果从城市安全角度丰富了“国家安全”学科内涵,推动了学科高质量发展。此外,该项目公益属性明显,创新了城市工程安全生产管控体系及技术,实现了管控高效、成本可控、科学客观,在现代城市工程安全生产“时-空-系统”三维关键理论与核心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极大地促进了行业发展。 未来,深圳城安院将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持续推动城市安全领域科研探索与创新实战,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服务城市安全发展。
2023-12-1912月8日-10日,广东省政府联合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在广州市举办了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12月9日,在配套举办的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与数字湾区发展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上,深圳市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建设系列成果发布。 一直以来,深圳积极探索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努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2023年6月,深圳发布了《深圳市数字孪生先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3)》,明确了“数实融合、同生共长、实时交互、秒级响应”的数字孪生建设总体目标。深圳市围绕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等五大领域,打造“多跨”应用场景,上线100余个“CIM+”应用场景。12月9日的博览会现场,深圳共发布了4个“CIM+”应用。其中,市属国企深铁集团发布了深铁集团数字孪生BIM应用;深智城集团发布了“iCityOS”孪生城市操作系统。 深铁集团数字孪生BIM应用 深铁集团近年来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推进BIM技术应用,构建“1+1+N”BIM综合体系,开发了39个业务场景,自研12款BIM软件平台,全面完成深铁集团所辖15条既有地铁线路BIM建模,成为国内首家全市域地铁运营线路BIM化的轨道交通企业。深铁集团从2012年开始进行BIM探索,经过11年积累,构建了“独立作战+联合实施+外脑支持”的业务模式。已累计创建9300余个BIM模型,入库2.2万多个BIM构件,积累了65TB数字资产,为全生命周期39种业务场景的BIM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利用BIM技术为业务赋能,领域涵盖规划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移交阶段、运营阶段、应急管理、地铁安保区管理。 深智城集团“iCityOS”孪生城市操作系统 深智城集团全力发挥国企技术、数据、场景等资源优势,在全国率先自主研发“iCityOS”孪生城市操作系统(以下简称“iCityOS”),为深圳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提供强大的数字化平台系统支撑,助力深圳建设“鹏城自进化智能体”。“iCityOS”构建了“数字底座+能力中枢+全域应用”三位一体产品主框架,为数字孪生城市提供了生产工具、装备工厂与样板间,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应用的创新与发展。“iCityOS”可用于打造自然地理、物联感知、社会运行等数实要素相融的全市域统一时空数字底座,搭建孪生数据、分析、可视化三大孪生服务体系,支撑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智能化运行、科学化决策。 未来,深圳国资国企将持续推动数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全面提高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助力数字政府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12-1812月13日,河套科创中心项目举办空中钢连廊提升仪式,350吨空中钢连廊提升就位,标志着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匠心打造 湾区地标 项目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最高主楼127.5米。作为合作区首批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将为合作区新增一批高端科研空间,吸引国际高端生命科学项目进驻,形成集聚效应,助推深港合作,助力河套合作区打造世界级生命科学研发高地。 精益建造 品质履约 项目通过4处空中连廊连为一体,连廊最大跨度49.7米,最大重量550吨,最大提升高度64.4米,本次提升连廊重350吨。作为4个连廊中首个提升连廊,团队采用自主研发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及高空散装施工技术,采用“下部地面拼装+液压整体提升”工艺,历时25天,顺利完成连廊提升。 攻坚克难 智慧赋能 由于项目场地狭小,工期紧张,两个连廊施工作业需同时开展,提升过程中,两侧幕墙距连廊最大间距不足1米,与幕墙板碰撞风险高,方案制定和现场施工压力大。项目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通过设置后补杆件,加大连廊与主楼间距,合理设计桁架分段,科学规划构件放置,有效避免了构件提升过程中与幕墙碰撞。项目采用超大型构件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施工技术,结合现代化施工工艺,将构件在地面拼装后,整体提升到预定位置,实现大吨位、大跨度、大面积的超大型构件超高空整体同步提升。项目秉承全过程“三高”“三严”标准,采用钢结构智能测量技术,通过自动测量机器人跟踪锁定多个棱镜三维坐标,动态显示构件全过程动作及位置信息,为复杂构件的测量校正提供了高效准确的技术手段。 市属国企深港科创公司作为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的统筹执行主体,将持续以“践行国家战略、打造科创高地”为使命,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空间,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致力以优质的服务和完善的配套,为园区科研机构创造重大创新成果赋能。
2023-12-15